就在今日,錢塘江南岸的高新區(濱江),將出臺杭州史上最大力度支持大眾創新創業的地方性政策。
其中,在浙江首次落地中關村“6+4”政策,更為創業者拓寬了道路。
去年12月,李克強總理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表示,給中關村、上海自貿區的政策,其實就是簡政放權的政策,很多都可以在更大范圍甚至是全國范圍推廣,“我們要通過政府放權讓利的‘減法’,來調動社會創新創業熱情的‘乘法’。”
從政府自我“減法”,到市場倍數“乘法”,給創業環境設計怎樣的頂層制度,已顯得格外重要,此次高新區(濱江)力推《進一步支持大眾創新創業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實施意見》,在當地被稱為“黃金12條”,意在“以黃金政策,發揮黃金效應”。
“黃金12條”中關村政策演化出“濱江版”
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在更大范圍推廣中關村試點政策,并加快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歸納起來,就是在中關村先行先試的6項政策和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推廣的4項政策,簡稱“6+4”政策。
在此次高新區(濱江)推出的“黃金12條”中,上述“6+4”政策,被很好地貫徹其中。比如第1條:“鼓勵科技人員以股權、不動產、技術發明成果及其他形式的非貨幣性資產投資科技型企業”,這與“中關村6項政策”中“股權和分紅激勵”就相吻合。
而在本土“黃金12條”第5條——“向個人股東轉增股本時,個人股東一次性繳納個人所得稅確有困難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可分期繳納,最長不超過5 年”,這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4項政策”中“給予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股權獎勵可在5年內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也是高度吻合。
不過,“黃金12條”亦有自身變化。以第3條為例,它重點闡述了“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博士生導師帶領博士生組建團隊參與區內企業協同創新”,杭州高新區(濱江)科技局局長周皓表示,這是為了吸引更多與濱江產業相關聯的科研型人才參與企業的創新。
領跑創新高新區(濱江)簡政放權助創業
就目前而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除中關村外,還有武漢東湖、上海張江、深圳及蘇南等地。
李克強總理曾經感慨,改革開放之初,中關村只是一小步的改革嘗試,就催生了今天的聯想集團;如今在更大范圍推廣中關村試點政策,意義絕不僅僅是優惠那么點稅收。
緣何高新區(濱江)又一次在杭州乃至浙江率先而動?
就民間創業環境而言,在過去一季度,高新區(濱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2.8億元,同比增長11.6%,增幅列全市13個區、縣(市)第一。細看產業 布局,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全區工業拉動明顯,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56.8億元,同比增長16.7%;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 69.5億元,占全部工業的93.2%。
另外,從政府自我簡政放權創造環境來說,高新區(濱江)“商事登記改革”已被列入省級試點,浙江多數工商登記改革,就是源于此地。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濱 江區區長金志鵬表示,從2013年工商登記“五證一章”聯發試點到杭州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新政試點,極大推動了高新區(濱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
受惠于此,在過去的2014年,高新區(濱江)新設了5351家企業,全區GDP達到692.84億元,增長11.5%;財政收入169.21億元,增長20.4%,兩項增幅均列杭州第一。
“三車并駕”攜手打造“豪華”創業生態圈
就如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創業者、風投以及合理不越位的政府支持。
如果從這三者去對比高新區(濱江),這個生態系統正在形成有序的閉合。以創業者為例,在這片9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著上萬名激情澎湃的創業者,其 中不乏帶著技術回來的海外創業者,據“濱江發布”消息稱,在日前公布的第十一批國家“千人計劃”名單中,高新區(濱江)共6人入選,截至目前,濱江累計擁 有國家“千人計劃”專家48人;當然,也有初次創業的大膽“草根”,王道孵化器內的90后女孩“多多”,就曾經在網上叫賣跑車被廣泛關注。
另外方面,風投機構的云集,也給高新區(濱江)創業清渠注入活水。以天使灣創投CEO龐小偉為例,去年曾經在濱江“固執”地投了一個叫“神豬”的項目, 原因就是看中了年輕人葉晨曦幾次失敗的創業經歷——不過,“神豬”還算爭氣,正在和幾家國際知名投資機構談下一輪融資,融資額預計會有幾千萬美元。
在此次“黃金12條”中,有關政府層面的支持,亦有大幅突破。以第11條為例,“鼓勵在高新區(濱江)新注冊設立天使、種子類投資基金,投資項目領域符 合我區產業發展導向的,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均可通過有限合伙制形式進行階段參股,參股不控股,階段參股比例最高可達25%、原則上總額不超過7500萬 元,參股期限最長5年。”
事實上,這種模式馬上將得以“兌現”。就在近日,高新區(濱江)與杭州高新風險投資有限公司、三維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賽伯樂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 同簽署“關于階段參股濱江眾創基金戰略合作協議”,從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中安排專項資金以有限合伙形式參股濱江眾創基金,參股比例達25%,首期資金安排 7500萬元,“重點扶持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型企業,著力構建覆蓋企業發展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各個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業指導、資源整合服務,帶動民 營企業投資和撬動金融機構投資,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