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被稱為“中東硅谷”,其孵化器起步比中國還晚,卻成為全球孵化器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以色列的孵化器如何實現快速發展?美國是全球孵化器的發源地,也是孵化器發展前沿理論的多產地,當前孵化器理論界又有哪些最新研究?
近日,以“創新、孵化、產業”為主題的中關村孵化器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美國、以色列以及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孵化器專業人士匯聚一堂,為中關村孵化器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并就孵化器熱點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兼收并蓄
加快我國孵化器發展
“目前,國內經濟比較發達和科技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基本上都建立了孵化器,并形成了全國科技創業者和創業企業的集聚效應,為持續吸引高端創業人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確保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處處長張峰海表示。
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納入火炬計劃統計范疇的孵化器總數達894家,其中國家級346家;在孵企業56300多家,畢業企業47000多家,其中上市公司138家。我國已經成為孵化器大國和孵化器強國。
張峰海表示,今后將認真分析總結我國孵化器開展國際合作的成效,把它作為中外科技合作的“王牌”之一。目前科技部正在起草一份關于中國孵化器的報告,以進一步提升我國孵化器發展的戰略地位。
學習借鑒
加強全球孵化器合作
在此次論壇上,美國孵化器協會原主席蒂娜·阿德金斯與大家分享了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企業孵化確實能夠正面影響到創業企業的成功。成功的孵化器有以下特點:有非常明確的使命;與在孵企業之間實現了文化融合;能夠幫助企業融資,發揮中介的作用等。
以色列工貿和勞動部首席科學家辦公室科技孵化器項目負責人約斯·斯摩格介紹了以色列孵化器的發展現狀、政府對孵化器的支持及孵化器的經營模式。以色的的孵化器始建于1991年,起步比中國晚,但以色列政府投入了大筆資金建立了完備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制定了詳盡的政府支持計劃,因此孵化器得到了快速發展。
“國際孵化器為我國孵化器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上海科技企業孵化協會名譽理事長王榮表示,上海孵化器在建設中借鑒了美國在知名大學周邊建設孵化器的經驗,并積極學習以色列建設專業孵化器,對某一種技術進行了重點培育。
緊抓機遇
提速中關村孵化器建設
“今年1月2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了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編制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明確把"創新創業聚集地"確定為中關村的戰略定位之一,這是對中關村孵化器事業發展方向的明確定位。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舉辦中關村孵化器發展論壇,以全球化視野開展研討交流,為中關村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新穎的視角和獨到的見解正合時宜。”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楊建華表示。
據了解,孵化器已經成為中關村示范區創新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支撐載體,承載著實施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截至2010年年底,中關村擁有大學科技園、孵化器、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各類創業孵化服務機構100余家,孵化總面積超過320萬平方米,累計入孵企業12000家,在孵企業超過7000家。其中,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4家,占全國總數的17%;國家級孵化器26家,占全國總數的8%。
未來,中關村示范區將加快創業孵化載體建設,形成以大學科技園為核心載體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形成以科技企業孵化器為核心載體的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機制,形成大學科技園及孵化器與社會資源緊密結合的機制,形成大學科技園及孵化器與創業企業、金融資本良性互動的機制,形成以大學科技園及孵化器為核心載體的吸引、聚集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