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資料 > 正文

“中關村指數2014”發布

日期:2014-09-26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體: ]

2014年9月25日,在“2014年中關村論壇年會”上,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北京方迪經濟發展研究院3家研究機構聯合發布了“中關村指數2014”,此次指數發布會已是上述三家研究機構連續第三年向社會公開發布。 “中關村指數2014”確定創新環境、創新能力、產業發展、企業成長、輻射帶動、國際化作為6個一級指標,具體包括14個二級指標以及38個三級指標,從多個方面刻畫中關村創新發展的最新態勢。

  數據顯示,自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批復以來,中關村綜合指數一直保持較快增長。2013年,國際化指數達到293.4,居第一位;創新環境指數達到284.5,居第二位;創新能力指數達到245.6,居第三位;輻射帶動指數為229.8;產業發展指數為206.4;企業成長指數為181.0。

  趙弘研究員進一步從中關村指數的6個一級指標維度,進行了具體分析:

  一是高端要素聚集態勢明顯,創新創業生態系統逐步完善。人才資源豐富,高端化和多元化特征突出。2013年,中關村期末從業人員189.9萬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從業人員占從業人員總數的比重50%以上;中央“千人計劃”人數占全國21%。從業人員中的港澳臺和外籍人員首次突破1萬人,達到10699人,同比增長39.5%。科技與資本對接渠道持續拓寬,信用環境不斷優化。2013年,中關村新增債券融資額896.0億元,實現翻倍增長;年度創投金額占全國的33.4%,超過三分之一。截至2013年底,中關村累計有9800多家企業使用各類信用產品累計達到17000多份,新增各類信用報告1860份。服務機構市場化運營加速,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新認定的以創新工場、車庫咖啡等17家創新型孵化器全部是社會投資、市場化運營,并已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體系。中關村新掛牌開放實驗室25家,總數達到159家。

  二是自主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格局。創新投入高速增長,2013年中關村科技活動人員投入和經費支出均保持20%以上速度增長,其中科技活動人員近50萬人,科技活動經費支出超過1300億元,達到1319.8億元,同比增長28.1%;R&D經費支出456.3億元,占示范區增加值的比重達10.8%;每千名從業人員擁有科技活動人員263人,比同期全國高新區平均水平高出86人。創新成果產出豐碩,創新效率全國領先。2013年中關村企業專利申請37782件,獲得專利授權20991件,分別占北京市的30.6%和33.5%;中關村當年申請專利超過百件的企業有46家;企業主導創制國際標準130項,國家標準2778項;企業萬人發明專利申請數達118.5件,連續三年攀升;每百億增加值發明專利申請量532件、授權量157件、有效發明專利量674件,是同期北京市平均水平的1.5倍左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6倍以上。創新協作縱深發展。中關村累計成立各類產業聯盟156家;企業委托外單位經費支出和引進技術經費支出分別實現24.6%和35.7%的高速增長。

  三是經濟規模與效益持續提升,加速推動首都經濟轉型升級。2013年,中關村實現總收入突破3萬億元大關,達3.05萬億元,規模達到批復前的3倍;實現增加值4227.7億元,同比增長15.9%,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5.8%,占北京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上升到21.7%。產出效益持續提升,2013年實現利潤總額2264.8億元,同比增長26.6%;中關村從業人員人均總收入160.6萬元,比全國高新區平均水平高出23.7萬元;萬元增加值能耗進一步下降,初步估值為0.078噸標煤,不到同期全市水平的五分之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日益壯大,產業融合發展趨勢不斷凸顯。“6+4”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實現總收入近2萬億元,同比增長17%,占中關村總收入的65%,其中移動互聯網產業集群實現收入4355.7億元;以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實現收入接近2萬億元,占中關村總收入六成以上,達64.9%,服務型經濟特征日趨明顯,眾多企業通過技術滲透、“技術+商業模式”融合創新等形式推動跨產業融合發展。

  四是潛力企業持續涌現,領軍企業引領作用不斷增強。2013年,中關村新創辦科技型企業達6000家,比2012年增加1200家;中關村共有487家企業實現收入倍增;有8家企業入選“2013亞洲中小上市企業200強”榜單;7家企業入選“最受贊賞中國公司”榜單,其中百度連續四年位居榜單前三甲,成立僅三年的小米科技成為本榜單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上榜公司。以“十百千工程”企業和上市公司為代表的領軍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2013年,中關村全年收入超過億元的企業數再創新高,首次突破2000家,達到2362家;426家“十百千工程”培育企業在示范區實現收入約1.3萬億元,占中關村總收入的42%;上市企業總市值達2.04萬億元,同比增長52.3%。

  五是對外輻射效率顯著提高,對津冀地區帶動效應逐步顯現。2013年,中關村技術交易深度和廣度進一步增大,流向外省市技術合同25030項,成交額1464.1億元,同比增長1.4倍,占示范區技術交易額近六成。中關村企業設立京外分支機構達8629家,較上年增加328家。其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的總部型企業有341家,分支機構數分別為178家和209家。隨著示范區企業拓展布局持續升溫,對外輻射收入規模也不斷擴大。2013年中關村上市公司對外輻射收入1萬億元,占上市公司合并報表總收入近四分之三。對外輻射模式更加多元,2013年中關村企業并購京外企業的案例72起,比2012年增加28起;截至2014年上半年,中關村與全國21個省的54個地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中西部及重點援建區域。此外,產業技術聯盟的輻射帶動作用逐漸顯現。截至2013年底,由中關村企業發起或主導的產業聯盟達156家,其中一半左右的聯盟吸納了京外地區成員。

  六是國際資源配置能力日益增強,國際化發展步伐加快。2013年,中關村新增外籍專家335人,目前在中關村工作的外籍專家達到2654人,占外籍從業人員近四分之一。英特爾、微軟、西門子等98家“2014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都在中關村投資設立子公司或研發機構。國際組織與機構紛紛落戶中關村,截至2013年底,僅中關村核心區就吸引中意技術轉移中心等52家國際化創新服務機構以及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等國際產業聯盟。國際拓展能力也顯著提高,2013年中關村企業實現出口336.2億美元,同比增長28.5%,增速創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值。中關村企業在擴大產品出口規模同時,積極推進技術“走出去”,中關村企業實現技術或服務出口40.6億美元,同比增長16.7%。境外專利申請再創新高,PCT專利申請量為2155件,同比增長44.7%;企業獲得的歐美日三方專利授權量有427件,同比增長16.7%。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