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在北京市外宣辦的大力支持下,“創新創業中關村之創新驅動”新聞發布會成功舉辦。中關村管委會楊建華副主任為大家介紹中關村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新舉措和新成效。他表示,中關村創新驅動呈現“五個新”態勢。
去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到中關村進行第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表重要講話,并指出中關村已經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面向未來,要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為在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今年2月26日,習總書記在北京考察工作時,明確了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并要求把把創新的事業做大做強。一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中關村示范區以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行動指南,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主要取得五個方面的明顯成效。
一是中關村全面深化改革實現新突破。一年來,在示范區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示范區共推進改革舉措81項,涉及中央事權40項、市級事權41項。在涉及國家事權方面,推動完善國務院支持的“1+6”政策,在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股權獎勵個人所得稅延期繳納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新承擔了實施“新四條”政策、設立中國人民銀行中關村示范區中心支行(國家外匯管理局中關村示范區中心支局)、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結匯管理改革、企業境外并購外匯管理改革、境外投融資和返程投資管理便利化改革、進境動植物生物材料檢驗檢疫改革等九個方面的改革試點。同時,在頂層設計研究方面,北京市會同科技部研究提出了支持中關村新一輪改革的八項措施建議。在涉及地方事權方面,推動出臺十余項市級創新政策,包括“京校十條”、“京科九條”、新技術新產品政府采購和推廣應用的意見、工商管理促進中關村示范區創新發展若干意見、科技型企業創業孵化集聚區管理辦法、優化生物醫藥企業特殊物品出入境部門聯合審批流程等,進一步打破制約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束縛。比如,支持市屬高校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崗位、設立高校科技人員和學生科技創業專項資金、支持民營科技企業進入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等。
二是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取得新進展。中關村高端產業引領發展呈現互聯網和大數據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催生新興產業、制造業服務化趨勢凸顯等三大特點。圍繞國家和首都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涌現出聯想、百度、京東、小米、奇虎360、紫光展銳、北斗星通等一批領軍型企業。2013年,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3.05萬億元、增長22%,約占全國高新區1/7;萬元增加值能耗0.079噸標煤,約為全市的1/5、全國的1/10;每億元收入需從業人員62人,約比全市平均水平少用38人。今年1-7月,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收入1.7萬億元,同比增長16.4%,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總收入的70%,現代服務業占總收入的65.8%。中關村有超過四成的收入來自總部企業,僅中關村軟件園2.6平方公里,就集聚277家軟件企業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心。中關村經濟發展表現出高端、高效、高輻射、微消耗的顯著特征,有力支撐首都經濟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發展。
三是推進三個國家級重大試點工程取得新成效。遵循科技創新規律要求,著力聚焦發展創新創業人才、科技金融、現代服務業等關鍵要素。加快推進人才特區建設,示范區企業現有科技活動人員43.6萬人,留學歸國創業人才1.8萬人,外籍從業人員近萬人;中關村地區有中央“千人計劃”人才874人,占北京地區 80%,占全國20.9%;有“海聚工程”人才424人,占全市 70%。進一步完善人才發展機制,研究提出簡化“綠卡”審批程序、簡化簽證審批程序、便利外籍人才創業就業等八項改革措施,已得到有關部委原則同意。全面建設中關村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率先出臺了支持互聯網金融產業的政策措施,搭建了中關村百千萬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建設,實施了“展翼計劃”、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零信貸”金融服務、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等創新措施。目前,中關村在新三板掛牌和通過備案的企業307家,占全國總數的35.9%;上市公司總數242家,IPO融資總額近2200億元,其中在創業板上市64家、占全國七分之一;最近幾年,中關村創業投資案例數和投資金額均占全國三分之一,而且比重在逐年提高。在中關村示范區的推動下,2014年上半年,北京地區已披露的天使投資案例數占全國已披露的天使投資案例總數的52.8%,已披露的投資金額占全國已披露總金額的61.2%。深化中關村現代服務業試點,支持車庫咖啡、36氪等17家創新型孵化器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體系,培育產業技術聯盟100余家、行業協會組織60余家,支持核心區打造“一城三街”(軟件城、知識產權和標準化一條街、創新創業孵化一條街、科技金融一條街),中關村創業大街已開街。
四是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了新探索。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聚焦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首鋼曹妃甸園區、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張承生態經濟區等重點任務,調研提出以協同創新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思路和措施。在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京津中關村科技新城、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等共建園區建設中,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探索“五規”聯動、園區管理體制創新、產業鏈分工合作、建立區域統一的新技術新產品政府采購和推廣應用平臺、共同打造創業生態系統等事宜。積極籌建“京津冀大數據走廊”,依托三地大數據上下游企業和產業聯盟,發揮中關村、濱海新區、河北張家口、承德等地的產業優勢,推動京津冀一帶形成大數據產業帶。積極發揮中關村輻射帶動作用,中關村已有476家企業在河北設立分支機構1029家,393家重點企業在天津設立503家分支機構,累計向天津投資228.8億元、向河北投資203.7億元。
五是參與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呈現新特征。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創新。發布實施《中關村示范區支持企業國際化發展行動計劃》,開展了“全球領先技術團隊分布圖”繪制研究,與20個國際創新區域建立了合作關系。企業整合全球資源。2013年示范區企業對境外直接投資額迅速攀升至711.1億元,同比增長1.1倍;已披露的企業重大海外并購14起。比如聯想用29.1億美元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智能手機業務,2013年聯想銷售額達340億美元,成為個人電腦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漢能控股收購硅谷企業MiaSol,獲得全球轉化率最高的銅銦鎵硒(CIGS)技術,成為具世界領先水平的薄膜太陽能企業。目前,中關村企業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達562家。其中,百度、聯想、樂視網、北汽福田、用友軟件等企業在海外設立了研發機構,百度公司設立了“硅谷深度學習研究院”,昭衍公司建設了“美國昭衍創新園”,中關村發展集團在加拿大渥太華設立了國際孵化中心。中關村還與芬蘭共建芬華創新北京中心,與以色列共建中以創新合作轉移中心。與此同時,中關村也在吸引全球的高端人才資源。比如小米引來了谷歌全球副總裁雨果•巴拉,百度則在今年相繼引進了谷歌知名人工智能專家吳恩達。成長性領跑全國。小米公司成立第三年收入規模就超過100億元,2014年上半年銷售收入330億元,全年有望超過700億元。示范區收入較2012年增長超過30%和50%的企業數量分別達到3236家和2278家,占企業總數的20%和近15%。中關村近三年入選“德勤高科技高成長50強”榜單的企業有68家,占入選總數的45%。規模影響力顯著。2013年,中關村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56家,收入過億元企業2300多家,市值超百億元的企業47家。截至目前,中關村上市企業242家,其中境外上市企業94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占全國七分之一。《2013年中關村上市公司競爭力報告》顯示,2013年底中關村上市公司總市值為20523億元,較2012年度增加6969億元,同比增長51%。而同期中關村上市公司在營業收入、毛利潤、凈利潤等財務指標并無爆發式增長,但中關村上市公司的市值卻突破2萬億,實現了大幅提高。此外,在各資本市場上,中關村上市公司市值增幅均遠超所在市場的總市值增長率,這個特點在境外資本市場上表現尤為突出。這些數據充分體現了資本市場對中關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