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封頂的中關村壹號項目通過采用冷熱電三聯供方式催使能源循環化,在設計、施工建設方面通過使用節能幕墻土、建裝修一體等措施,在減少建筑垃圾的同時輔以太陽能光熱系統、排風熱回收技術、光導筒照明等再生能源應用,做到從設計到施工的全程低能耗。
聚焦核心區
激光三維掃描技術、雨水收集利用技術、冷熱電三聯供技術、空氣質量監測過濾系統……這些中關村企業研發的高精尖產品,未來將有可能在海淀北部生態科技新 區中逐一得到利用。10月16日,“生態城市、智慧生活” 海淀北部生態科技新區新技術新產品項目推介會在中關村永豐產業基地舉行。共有22家中關村企業參加此次推介會,以新產品展示、交易和新技術推廣為依托平 臺,進行統一、集中的推廣和營銷。海淀區北部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活動將為企業找客戶,為客戶找產品,聚合上下游產業鏈,促進產業集聚,實現園區內產業經 濟的生態循環。
中關村企業亮出“看家本領”
什么是智慧生活?我們可以暢想一下:未來,無人駕駛的汽車行駛在大街小巷中;快遞公司使用無人機運送包裹;暴雨天時,市政部門可以快速鎖定所有下水井蓋的位置并警示路人……
而如何才能體驗到這些炫酷生活呢?北京北 科天繪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智武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無人汽車實現精確定位并快速避障,需要一個精確到厘米的三維空間地圖,它能告訴汽車道路的寬度及長 度、人行道的位置、橋洞隧道的限高等等;無人機投遞需要目的地的精確三維場景描述,城市設施監測需要高時效、高精度的位置信息……而這些都要靠三維激光掃 描技術來實現”。
據介紹,北科天繪就是一家專注于激光雷達研發、生產和集成的企業。目前,全世界能生產機載、地面和車/船載全系列激光雷達的公司只有四家,而北科天繪則是其中惟一的一家中國企業。
“我們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并進一步選擇我們。”張智武表示,“希望未來我們可以為園區提供基于無人機平臺的高時效、高精度機載一體化激光雷達系統和車載移動測量系統,用于園區的安全應急布防、市政資源監測、環境地貌監測等各類智慧園區建設。”
此外,泰寧公司的雨水收集利用技術、仁創集團的透水磚技術、遠大能源的節能技術等22家中關村企業各自帶著自家的“看家本領”亮相此次推介會。
首個綠色建筑社區即將動工
位于永豐產業基地的C4、C5公租房項目是本市首個公共租賃用的綠色建筑社區,將于本月底開工建設。其從高效利用自然環境和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以綠色 技術為支撐,最大限度節約自然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達到保護環境和節約住區及維護成本的目的,為人們提供經濟適中、環境幽雅和生態平衡效益三 效合一的住區環境。
該項目未開工已引起多方關注,因其足夠生態。據海淀區北部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建設亮點包括100%綠色建筑三星公 租房居住區、中關村新技術新產品展示推廣平臺、智慧居住區、綠色交通低碳出行、個性化物業管理等。該社區的建筑綜合節能率達80%(年節約標煤約2460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396噸,相當于多種約3.5萬棵樹);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達21%,年節約自來水9.16萬噸;采用節能環保產品,年節約煤量約 2460噸,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6396噸,有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等。作為北京第一個公共租賃用的綠色建筑住區,C4、C5公租房的建設具有極大 的引領示范作用,其成功建成將帶動海淀區乃至北京市綠色居住區的推廣。
此外,地處海淀北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區核心區的中心地帶,南臨 北清路,西至永旭北路,北臨豐秀東路,東至永嘉北路,總建筑面積44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的地標建筑中關村 壹號已于日前實現結構封頂。中關村壹號項目作為三星級綠色建筑,獲得了美國LEED綠色建筑認證,已成為綠色建筑的標桿。
海淀北部崛起綠色生態園區
“我們在科技園區建設中積極運用園區新技術、新產品,從能源高效綜合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推廣綠色建筑、營造優美景觀環境和綠色交通等各個角度著力打造綠色生態示范園區。”實創股份公司董事長陳曉智 表示,園區建設以重點項目為龍頭,如中關村壹號、C4及C5公租房、人大附中愛文國際學校等作為三星級綠建、LEED金級項目帶動園區生態建設發展,并發 揮示范引領作用。通過采用園區內企業的新技術,如冷熱電三聯供太陽能光熱系統、排風熱回收技術、光導筒照明、能源管理系統等,有效地推進了海淀北部地區的 節能環保、低碳生態建設。
海淀區北部辦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在生態園區的建設過程中,依據項目定位,一方面充分利用海淀園內自主研發技術 優勢和中關村相關配套政策,優先選用海淀園內綠色生態相關新技術、新產品,進一步促進海淀園內產業鏈循環,同時降低園區因綠色生態低碳開發理念增加的開發 成本;另一方面,園區內擁有光大環保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中聯煤層氣國家中心、國核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中電興發科技有限公司、譜尼測試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等能源環保領域企業,這些都為打造生態型高科技園區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通過把園區企業所擁有的能源、環保技術成果用于園區自身的生態建設, 從根本上帶動園區企業的發展,逐步形成園區內部自有技術、產品產業鏈,增加企業的收入、利潤,為園區創造更多收益。另外,園區在準入機制、政策激勵、產業 依托等方面也逐步建立相應的政策、措施,促進和保障生態園區建設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