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外調情不是婚外情,您得看真了,兩碼事。還有,中文的調情與英文的不盡相同。中文的比較平面,調情就算調戲,調戲就是流氓。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七條是不調戲婦女。我們連當年的標準是,只要跟女人獨處超過半小時就算違背第七條,就處分。而英文的這個詞比較中性,有挑逗之意,但未必下流,還有情調,浪漫,幽默的味道,男女皆然。這個解釋很必要,否則怕說不清。
據說這是一組調情的手勢
今天《紐約都市報》對此問題作了探討。多數人認為,調情,當然是英文的調情,難以避免也無需避免,這往往是吸引異性注意,顯示自己對生活充滿追求的本性手段。電影電視和所有藝術中,幾乎都有調情,這不僅是商業需要,也體現出生活的普遍性。所以紐約人不習慣用道德評價調情的好壞,而是因人而異,屬個人私事。對單身者肯定是好事,調情顯示積極的生活態度和風趣。對已婚者來說也未必是壞事。心理醫生簡戈麗認為,這個問題沒有統一標準,有些配偶不在意伴侶跟異性做適度的調情,而另些就可能很在乎。只要不影響夫妻和諧就不是問題。可見已婚調情的好壞是派生問題,關鍵是夫妻間的信任與包容。
心理醫生簡戈麗。怎么看著不像呀?
簡戈麗醫師還指出,對已婚者來說,激情和性資源應首先與配偶分享,這是良好夫妻關系的基礎。沒這個基礎,或基礎不牢,婚外調情就可能是負面的,只有在足夠的一對一消磨之后,適度調情才可容忍。底線是,不應成為婚姻的威脅,不能讓配偶感到不安全,這一點必須明確。
這種眼神很常見,千萬別跟著走,鬧誤會。
紐約的民風活潑,幽默,愛開玩笑,甚至說些過火的話,也就是調情,是日常生活的一景。比如購物,十塊錢嫌貴,你說,歐瑪嘎,十塊,你想讓我老婆跟我離婚嗎,她只給我花五塊錢的權力耶,莫非您想嫁給我?瞧,有調情,又宣告自己已婚,這就是分寸,這就是藝術。你還堅持調情一律都無恥下流嗎?民風是一種約定成俗,到阿拉伯還可能殺頭呢,入鄉隨俗最好。
其實我也氣不過,就想大嘴巴抽他。
跟紐約人處久了你會發現,已婚者無論男女,他們調情也好幽默也罷,才不會輕易拿婚姻開玩笑,既不當怨婦怨夫,一天到晚拉臉子,也不會放棄打情罵俏的陽光性格。沒有幽默感,不會調情,是普遍認為的人格缺陷。他們的婚姻生活更生動,在動態中追求平衡,但絕不輕言放棄。這比起悶騷型,心里憋著壞,不定哪天突然投入二奶二爺懷抱,要好得多得多。
就得有這種人管著,給丫整殘了算。
真誠寬厚,知恩圖報,有這兩條就別怕。馬駒子想撒歡兒,借他一膽兒也跑不出這一畝三分高梁地去。讓丫調,調,今兒晚上我就讓丫虛脫。
好像跑題兒了?嗯,跑題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