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需要金融提供保障,金融發展更需要科技創新提供支撐”,這是參加“創新中關村2010主題活動――中關村打造科技金融中心”時,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司長劉薇主旨演講的開場白。顧名思義,科技與金融間應該親如手足。
但事實上,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因輕資產、信用體系不完善、股權投資體系不完善等原因而無從獲取資金支持。對此,劉薇坦言,其根本在于“越是專業化的技術,其收益波動性就越大,因此,投資者往往會選擇風險較低,但專業化也較低的技術,這就造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投資不足。”
那么作為北京市,作為舉全市之力加速建設的中關村,科技金融現狀如何?為來又將怎樣發展?
北京市優先支持
中關村科技金融
2009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隨即,北京市委市政府下發《關于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若干意見》,就此,新一輪的建設中關村大幕拉開。
而就在同年同月,北京市成立了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下稱市金融局),作為北京市政府的直屬機構,市金融局主旨工作是:促進北京金融發展、金融服務和金融市場建設。在“創新中關村2010主題活動――中關村打造科技金融中心”中,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長王紅表示,“整合金融資源,優先服務中關村”一直是市金融局的工作重點。
在信貸方面,王紅介紹,“參考硅谷銀行的做法,目前北京共設立中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33家,主要面向科技、文化創意、綠色產業、農業4個方面提供信貸支持,貸款余額達300多億元”。而針對科技產業的中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在中關村就有13家,其中70%的信貸資金服務于中小型科技企業。
債券方面,今年2月,考慮到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級別低,難以獲取銀行信貸的困難,市金融局在銀行間債券系統發行900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集合票據。“這一方式通過綜合信用增進,實現了便利融資的目的”王紅認為。
股權投資方面,截止9月底,北京市注冊的 PE達40家,管理資金82.9億元;進入程序的PE有30家,管理資金64.9億元;備案的風險投資45家。而截至6月底,VC、PE在北京的投資案例達93起,涉及資金38.04億美元,分別占全國的25.1%、26.8%。
在促進企業上市方面,市政府將二三十個部門整合到一個工作平臺,將所有企業上市過程中政府提供的服務綜合到一起,最大限度減輕企業上市負擔,在此基礎之上,各有關部門也相繼推出了各自的企業上市扶持政策。目前,北京境內上市企業達162家,融資額名列全國第一。
小額貸款公司
或向外資開放
暢想未來,王紅用“六位一體”形容了科技金融改革的目標,其中的一體就是中關村;六大體系包括,完善科技信貸支持體系、擴展科技企業資本市場融資體系、完善科技保險創新體系、科技要素市場體系、股權投資服務體系、科技企業信用增進體系。“‘功能整合達到優勢互補,實現對科技金融服務的全覆蓋’是我們未來總體目標”王紅表示。
細節上,市金融局正在積極推進科技保險創新,其中,信用保險、貿易融資在中關村的試點工作將得到進一步的擴大和深化;研發更多的保貸產品,在政府采購、高新技術研發等方面,充分發揮保險的風險分擔機制,特別是在中關村率先嘗試。
更為重要的是,市金融局正在考慮中關村外匯管理的先行先試政策,例如,在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中,管理層正在研究放開外資,使外資民用資本參與小額貸款公司的設立。
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司長劉薇表示,為發揮外資助力自主創新的作用,目前,只要符合相關產業政策要求,外匯審批程序都盡量簡化。不僅如此,依照 “戰略性新興產業指導目錄”,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在研究簡化外商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資本金結匯審批程序,選擇戰略新興產業聚集區實行資本金結匯改革試點。
此外,劉薇還介紹了國外科技金融政策的例子:如,德國通過設立政策性銀行,對創新主體提供貸款扶持和直接投資入股;日本中央銀行通過窗口指導等方式,影響商業銀行的貸款和投資,促進商業銀行與高新技術企業間保持穩定的信用關系;美國一些州政府就公開發售工業開發債券,再以所募資金以較低的利率貸給高新技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