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管委會最新統計顯示,《中關村科技園區專利促進資金管理辦法》實施4年來,累計支持中關村企業593家,資助金額總計9560萬元。在2010年度,185家企業的2063項專利得到了2170萬元資助,有效促進了示范區企業專利量的提升。
中關村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2007年,為提升中關村企業的專利意識和專利管理能力,本市設立中關村專利促進資金,并出臺專利促進資金管理辦法,規定專利促進資金從中關村發展專項資金中列支,并按照年度預算進行安排,專項用于中關村企業申請專利資助。
有關統計表明,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無形資產,對全球500強企業的發展貢獻率超過了80%,這說明知識產權對企業的重要戰略作用。
不過,對于中關村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知識產權也意味著大量的投入和付出。“設立專利促進資金的目的,就是借此表明政府對企業知識產權的扶持和重視,撬動企業加大知識產權的投入。”中關村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說。
去年,聯想(北京)有限公司拿到了288萬元的專利促進資金。聯想集團有關人士說,專利促進資金的設立和有效實施,從政策層面對企業的知識產權工作發揮了重要的引導和激勵作用,專利促進資金強調專利數量的同時,還強調專利的質量,這對企業的發展大有裨益。
政府的引導和扶持,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數據顯示,中關村企業專利申請量已連續3年突破萬件,且最近兩年一直穩定在1.4萬件以上。去年,中關村申請專利的企業數量繼續保持高位,達到1694家;當年有專利授權的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718家,同比增長25.9%。
典型個案
飛天誠信:專利戰略讓市場失而復得
2010年,拿到100萬元以上專利促進資金的企業除了聯想,還有大唐移動、飛天誠信、京東方等中關村企業,其中飛天誠信獲得的資助金額達到141.5萬元。
飛天誠信副總裁韓雪峰說,可別小看這一百多萬元,“對于處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的民營企業來說,這筆資金絕不是可有可無,要是沒有政府的扶持,我們的專利不會有現在這么多”。
飛天誠信成立于1998年,在網絡身份識別、軟件版權保護和智能卡操作系統三個領域取得了技術領先的地位。2005年,飛天誠信在美國競標一個上千萬美元的項目。然而就在“臨門一腳”的時候,一家競爭對手在美國起訴飛天誠信專利侵權,導致飛天誠信不僅沒有拿到這個項目,隨后多年在北美市場發展都受到阻礙。
在障礙面前,飛天誠信反思原因。發現競爭對手當時在國外已擁有多項專利,并且也已在中國進行專利布局,而那時飛天誠信在國內只有1項發明專利的專利權,在國外更是“一窮二白”。
此后,飛天誠信走上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道路——先是成立了知識產權小組,后又擴編為知識產權部。2007年,飛天誠信的員工總數近200人,但知識產權部的員工就有10個人,比重超過5%。
“專利申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2007年,不包括人員費用和其他間接費用,僅僅是專利申請費和代理費,企業就花費了380多萬元。”韓雪峰說,當年飛天誠信的毛收入還不到1億元,申請專利的費用對企業的資金流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恰在此時,《中關村科技園區專利促進資金管理辦法》雪中送炭,2007年飛天誠信通過該辦法,拿到了一百多萬元的專利促進資金。“近一半專利直接花費由政府掏‘腰包’,可以說,政府的扶持資金不僅保障了企業對知識產權的持續投入,也堅定了企業加大對知識產權投入的信心。”韓雪峰說。
飛天誠信的努力沒有白費。企業的專利數目從無到有,到2009年已擁有專利247項,而那家競爭對手擁有的專利僅僅59項,實力的天平已經向飛天誠信傾斜。最后雙方和解,飛天誠信的產品時隔多年后得以重新進入北美市場。目前,飛天誠信已經獲得了340余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200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