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財經 > 正文

中關村“三招”破解科技中小微企業貸款難

日期:2011-12-18  來源:新華08網
[字體: ]

 今年以來,全國一些地區“融資難”問題進一步凸顯,中小微企業普遍“喊渴”,而中關村  (000931 估值,測評,行情,資訊,主力買賣)園區內針對科技創業企業的信貸資金規模卻大幅增長。數字增長的背后,折射出中關村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過程中各類科技金融創新的活躍,同時反映出中關村長期摸索的一套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機制取得現實成效。記者采訪了解到,這套機制的特點突出表現在搭建橋梁,編織紐帶,培育土壤三個方面。

  --搭建科技擔保橋梁跨越銀企首次融資鴻溝

  據中關村園區管委會不完全統計,2010年,中關村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1276.7億元,占園區貸款總額的68%,成為園區吸納銀行貸款的主力軍。中小微企業貸款規模不斷擴大,離不開科技擔保業務的支撐。

  成立于1999年的北京中關村科技擔保有限公司,是全國最早一批專門面向科技創業企業探索開展擔保業務的企業,為中關村打開了一扇依托擔保建立銀企之間融資渠道的大門。

  中關村園區管委會金融處處長何存說,按照現行的銀行貸款一般風險防控標準,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有諸多局限,特別是首次融資時,企業往往既沒有固定資產作為抵押物,也沒有信用記錄,而且資產比較零碎,銀行很難接手。擔保公司的出現則在企業與銀行之間搭起一座橋梁,企業可以先將知識產權、商標等零碎資產統一抵押給擔保公司,一旦出現違約,由擔保公司先向銀行代償,然后再向企業追償,這樣就大大降低了銀行風險。

  依靠這樣一種模式,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幫助不少中小微企業跨過了與銀行牽手的最難一關——首次融資。邁過這一道坎,企業從銀行獲得更多貸款就容易多了。截至2011年9月份,中關村通過擔保公司提供的擔保獲得首筆銀行貸款的企業中,有51家已經發展為上市公司,46家進入新三板(中關村代辦股權轉讓系統)掛牌。成立12年來,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已累計為近萬個項目提供擔保,擔保融資總額492億元,與公司合作的銀行壞賬率為0。

  留學歸國創業的德威華泰董事長袁國文說,科技企業一旦打開市場,成長就是高速度的,如果沒有金融的支持真是難以想象。“2009年德威華泰得到一個3000萬元的項目,企業當時的年總產值只有1000多萬元,要得到2000萬元的銀行貸款,難度很大。關鍵時刻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通過一系列擔保融資方案,幫助我們迅速獲得了銀行融資,企業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隨著中關村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科技擔保業務飛速發展。2011年1月至9月底,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新增擔保業務1486項,新增擔保融資額93.16億元,同比增長27%。

 --編織創新紐帶拉開科技信貸突破口

  2009年中關村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來,北京銀行  (601169 估值,測評,行情,資訊,主力買賣)、交通銀行  (601328 估值,測評,行情,資訊,主力買賣)、中國銀行  (601988 估值,測評,行情,資訊,主力買賣)等14家商業銀行陸續在中關村設立專門為科技企業服務的信貸專營機構。

  何存說,通過實施單獨的考核和獎勵政策、提高風險容忍度、建立授信盡職免責制度、優化貸款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和放款速度等,各商業銀行專營機構的信用保險、無形資產質押、信用貸款等科技信貸新產品快速發展,形成多股力量拉動科技金融創新。

  截止到2011年9月底,由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保險公司及中國銀行等10余家銀行參與的中關村信用保險及貿易融資試點,已累計為60家企業提供了185億元的信用保險額度和6億元的貿易融資額度。該項試點允許企業就合同應收賬款向保險公司投保,然后銀行依據保單放款,突破了銀行要求抵質押物或第三方擔保的制約,不僅提高了企業資金運轉效率,而且還有力支持了中關村企業的國際化發展。為園區企業提供各類出口保險共計35.5億美元,獲得保險的企業中有64%為中關村瞪羚企業(高成長企業)。

  在無形資產質押方面,截至2011年9月底,各銀行累計為489家/次中關村科技企業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1288筆,累計76億元。其中2011年新增142筆,共計13億元,大大促進了知識產權的市場轉化和金融服務創新,實現了科技和金融的高效對接。

  杭州銀行還開展了針對新三板(中關村代辦股份報價系統)掛牌企業的股權質押貸款。截至2011年9月15日,已累計為20家/次企業提供股權質押授信3.79億元,實際發放貸款1.89億元。

  對于一些在平時發展中注重信用積累、信用評級優良的中小微企業,17家銀行還積極嘗試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貸款。截至2011年9月底,各銀行共為中關村208家/次企業提供432筆信用貸款,授信額度105億元,實際發放96億元,已還款60億元,無一起違約行為。

  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14家商業銀行的信貸專營機構共為中關村4087家/次企業提供授信額度784億元,實際發放各類貸款501億元,其中2011年新發放貸款265億元。園區企業信貸融資環境明顯改善。

  --培育信用土壤從源頭破解“貸款難”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中關村區域內的政府、金融機構、中介組織近年來在探索科技金融創新過程中走出了一條由易到難逐步深入的道路,從最簡單的抵押,到擔保,再到無形資產質押,最后是信用貸款。這一系列創新能成功實施的背后,是中關村逐步構建起的一整套信用體系。

  中關村園區管委會主任郭洪說,當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貸款難”的難點是信息不暢,銀行想放貸,但無法了解企業真實信用狀況;企業缺乏信用意識,出于各種考慮不愿主動披露信用信息,兩者之間信息嚴重不暢。建立企業信用體系是破解融資難題的源頭和基礎。

  2003年中關村成立企業信用自律組織——中關村企業信用促進會,包括信用制度、信用服務產品、服務機構、信用信息系統、激勵機制在內的體系建設全面推進。由于我國沒有立法強制信息披露,為調動中小微企業參與信用體系建設的積極性,中關村園區管委會采取正面激勵,對主動做信用評級的企業,管委會控股的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按不同級別優先給予融資擔保,政府還給予各種融資補貼。這樣建立企業信用積累與獲得融資的正相關關系,讓企業真正嘗到講信用的甜頭。

  截至2011年9月份,中關村企業信用促進會會員總數從2003年的103家發展到近3300家,累計有8200多家/次企業購買各類信用產品共計11000余份。中關村區域內活躍著十幾家信用征信評級機構,并有數百家法律、財務、審計、認證等中介機構參與信用體系建設。

  目前,中關村信用體系建設已經與各種形式的融資創新形成良性互動,中小微企業和銀行的積極性均被充分調動起來。近年來,中關村在全國率先嘗試了高新企業集合債券、集合信托計劃等試點,均是依托企業信用體系來操作的。同時,北京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中關村內設立的網點達300多個,網點密度是北京市平均值的6倍多。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推薦閱讀
精彩推薦
商城打折熱賣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