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中關村傳統電子城三強之一的太平洋電腦城將在6月底停業。有關專家表示,太平洋電腦城的停業不僅標志著中關村電子賣場大擴張時代的結束,也意味著中關村電子賣場的競爭開始改造升級。從賣產品到賣服務,電子賣場商場化正成為新的趨勢。
不堪重負的瘋狂擴張
記者在太平洋電腦城看到,該樓已確定被北京大學收回。很多商戶目前都已經搬走,還有很多商戶正在尋找新的店面。一位太平洋電腦城的經銷商告訴記者,他不會離開中關村地區。目前他正在海龍、鼎好、科貿和E世界等電子賣場尋找新的店鋪。
“太平洋的關閉對中關村IT賣場格局不會有大的影響。因為,中關村地區的賣場本來就嚴重供過于求。太平洋停業,對緩解嚴重供過于求也許會有些作用。”中關村電子產品貿易商會會長魯瑞清對記者表示。
從資料上顯示,中關村電子賣場的瘋狂擴張始于2002年。2002年,中關村IT賣場總營業面積為6萬平方米;到了2005年,這一數字已增加到了20多萬平方米。2006年和2007年,隨著中關村E世界和鼎好二期的先后開業,中關村IT賣場的面積創紀錄地達到了32萬多平方米,相當于44個足球場。由于所售IT產品在種類上沒有多少區別,中關村各大賣場在瘋狂的競爭中盡顯疲態。
新IT賣場已無進入機遇
與IT賣場面積急劇膨脹相對的是IT產品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在產品利潤日益下降的情勢下,在中關村整日摸爬滾打的經銷商們也不得不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絞盡腦汁。這導致中關村電子賣場內以及附近的強行拉客、非法導購、價格欺詐、服務欺詐等現象屢屢發生。
業內人士認為,中關村的電子賣場競爭其實已經失衡。競爭的不斷加劇使誠信和交通等問題已日益突出,成為了影響整個商圈甚至整個行業發展的短板。
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過度開發的中關村電子賣場終于顯露出了競爭殘酷的一面。由于開業后客流一直不理想,2004年9月份建造的中芯數碼城率先徹底退出中關村IT賣場競爭;硅谷電腦城已逐步改為經營二手電腦,太平洋數碼電腦城則在停業前已開始向手機通信電子產品轉型。
據中關村電子產品貿易商會和國際權威數據公司GFK共同調研并于日前發布的《中關村電子產品貿易行業白皮書》顯示,中關村IT賣場在2010年的電子產品銷售總額達到280億元,貿易總額達到519億元,相比2009年有明顯增長。2010年,中關村IT賣場依然呈現三足鼎立的競爭態勢,海龍、鼎好、E世界三大賣場的銷售額和貿易額之和分別占到中關村IT賣場的68%和65.7%。
魯瑞清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中關村新的IT賣場已沒有大規模進入的機會。而原有賣場也不存在突圍(搬走)問題,而是應該不斷進行升級改造。
賣場商場化成新趨勢
隨著中關村西區進行新的調整,目前幾家電子市場正悄然改革。如今,電子產品價格越來越低,“攢機”業務的市場空間幾乎被壓縮殆盡,各大品牌筆記本電腦成為銷售的主流。海龍大廈e世界等紛紛調整自己的賣場面積。其中,海龍大廈10-16層的商戶已經陸續搬出,不再經營IT產品,并將被改造成寫字間對外出租。記者了解到,目前,寫字間已全部出租。而去年以來,海龍還針對消費者對賣場的新需求,先后在賣場開設了自主創新品牌專區、手機專區等,給中關村電子賣場帶來了新的氣象。
而隨著移動通信和互聯網加速融合,移動互聯終端銷售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近日,中關村首家移動互聯終端產品專營店在海龍電子城開業。該專營店集展示、體驗、銷售于一體,并首次統一進行商場式的管理,引起了業界的高度關注。
“海龍的改造,已經形成完整的戰略思路——賣場商場化。不僅中關村,未來全國主要城市的IT賣場,都會向這個方向發展。” 魯瑞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