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賣場 > 正文

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變身“創新一條街”

日期:2014-05-07  來源: 中國新聞網(北京)
[字體: ]

昔日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經過轉型升級、業態調整,變身成為“創新一條街”。這里沒有了以往的叫賣聲,一批為實現創新創業夢想的年輕人紛紛云集于此。

創業者之一、IT碩士專業畢業生代萬輝,去年剛剛走出大學校門,就獲得一筆不小的投資,他選擇在中關村起步創業,從事醫藥數據分析。當上小老板的他樂不可支地說:“公司運營1年多,已由最初的2人,發展到了今天的20人。將市場做大,是我人生最大的夢想。”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批科研人員大膽探索,在中關村打造了中國第一個民營科技企業群體,四通、信通、京海、科海等民營科技公司在此聚集,涌現出大量電子零售店鋪,形成了內地著名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

當年中關村電子一條街中的電子賣場是中國最大的電子產品銷售中心,也是中關村的一張特殊“名片”。這里商鋪林立,被經銷電腦、手機、攝像機等電子產品的商戶所占據。

1999年,太平洋、海龍等電腦商城入駐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淘汰了以往零散的電子市場。之后,中關村三大電子賣場鼎好、海龍、e世界齊聚這里。

在北京,幾乎所有電腦愛好者都不止一次到過鼎好大廈、e世界、海龍等中關村電子賣場里“海淘”。

在這條街上,熙熙攘攘的客流和吵雜喧囂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兜售、拉客、欺詐等行為隨處可見。由于商戶眾多、市場飽和,從業人員素質不高,造成了中關村地區電子市場的惡性競爭、服務質量下降、投訴眾多。

鼎好大廈負責人那書元介紹說:“鼎好是北京最大電子產品銷售市場之一,日客流量達10萬人。”伴隨著巨大的客流量,中關村電子賣場周圍一度魚龍混雜,不僅給假貨、水貨和非法出版物銷售商帶來了商機,衛生和治安環境也令人堪憂。

2009年,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在海淀園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中關村的鼎好、e世界、海龍三大賣場也隱約意識到,像以前那樣干可能行不通了。

走過30年歷程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開始轉型升級,在悄然變化中,電子銷售市場要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根據規劃,電子賣場、商場、購物中心等業態要為高端產業騰出空間。海龍電子城、鼎好電子商城、中關村e世界三家電子賣場6層以上辦公區,不再作為筆記本電腦或數碼設備的銷售區,將全部改為創新型企業辦公區。

作為鼎好大廈的出租商、北京鼎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策劃總監姜惠平說,鼎好從2011年底開始進行業態調整,公司對承租機構采取補償補貼、免收物業費等多項措施。歷經3年時間,清退了500多家商鋪,銷售電子產品的商場面積已由12萬平方米縮減至5萬平方米。

經過業態調整,一批像清華厚德創新谷、李開復創新工場、車庫咖啡、海銀資本孵化器等高新技術企業相繼入駐鼎好。

姜惠平說,通過調整升級,鼎好從以前管理商戶轉向服務于高新技術企業,與這些高端企業簽約,一簽就是5年,租金收益更加豐厚穩定。

如今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已經演變成為方圓1平方公里的高新產業聚集區,并被“中關村西區”這一稱呼所替代。

中關村西區通過政府引導、空間置換等方式,騰退了鼎好大廈等15座大廈約35.34萬平方米,建設了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中關村夢想實驗室等一批創新要素。

 

 

目前,落戶中關村西區的大型科技研發類企業有100多家,聚集了120家科技中介機構和243家金融機構。

經過“騰籠換鳳”,中關村西區批發和零售業顯著下降。近3年來,在中關村西區新增3000余家機構中,93%是高技術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科技金融業等鼓勵發展的業態,而高新技術企業的營業收入在西區占比,正以年均15個百分點的速度向前發展。

昔日的“電子一條街”變身今日的“創新一條街”,成為更多年輕人尋找夢想的地方,他們將帶著全新的視角在這里創造未來,實現夢想。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