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得到北京理工大學、鋼研總院、大唐集團等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鼎力參與的中關村科學城建設形勢喜人。昨天,從上述參與中關村科學城建設的簽約單位獲悉,自去年9月2日啟動建設以來的百余天內,共確定了42個產業化項目在京落戶,其中19個項目已落地實施。另外,還有14個項目正在研發中,具有在京落地和產業化的良好前景。
中關村科學城啟動建設后,北京理工大學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學學科性公司管理辦法(暫行)》和《科技成果轉化辦法》,鼓勵老師將科技成果產業化,讓中國工程院院士、北理工教授毛二可領銜的研發團隊看到了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曙光。
毛二可團隊自主研發了導航芯片、終端接收機等系列產品,在國家權威部門組織的評審中,他們為北斗系統研發的導航芯片在輕便、功耗和性能等各項指標上都排名第一,而且還能兼容GPS。按照新辦法,北理工組建了北京理工雷科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北京開展雷達、衛星導航等技術的產業化。毛二可和幾個發明人持股50%,研發團隊占10%,校方持股僅40%。“2010年當年這家公司就完成了2000萬元的產值,利潤400多萬元,近期正在進行公司的增資及股權激勵。”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楊樹興說。北理工還在北京開展其他3個產業化項目,包括與中山大洋電機合作開展的直流永磁同步電機的產業化項目,目前已進行了小批量生產,北汽福田、蘇州金龍等廠家已有應用;污水處理及資源再生回收技術產業化項目,已研制出六種產品,進行了小批量生產并在多個污水處理工程應用;組建北京理工先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實施城市環境下低空小型無人飛行器偵測處置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已完成系統的研制。
北理工只是眾多參與中關村科學城建設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央企的一個縮影。北京交通大學正在實施2項科技成果產業化轉化,包括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項目和與有關公司合作的無線信道監測系統項目。上述兩個項目的部分成果,已經應用到武廣、京滬等高速鐵路公司。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與北京測科空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航工業集團防務公司貴航無人機公司,在京合作了通用無人機低空遙感信息系統項目,2010年已在測繪系統推廣應用16套,在其他系統推廣8套。國機集團與有關公司合作的暗管改堿技術裝備國產化項目,已購置土地,目前正在施工建設主體廠房。北京郵電大學正在實施2個產業化項目,包括與中信國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礦山安全監控系統,目前已在2家礦山實施;與北京得實達康系統集成有限公司合作的醫療過程安全控制成果轉化項目,目前已在3家醫院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