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人才 > 正文

中關村發揮創新"集聚效應" 42人入選"千人計劃"

日期:2011-05-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體: ]

  中關村企業迄今有42名人才入選中央“千人計劃”,69名人才入選“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一大批領軍型企業家和創新人才在中關村脫穎而出。

  從“電子一條街”到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人才是中關村揚名世界的關鍵要素。

  “千人計劃”入選者楊大川博士,被譽為“人機交互與商業智能領域的領軍人物”。

  2003年,楊大川博士結束在美國多年的工作和生活,回國創業首選地點就是中關村。楊大川博士說:“中關村不僅是一個人才的樂園,更是一個創業者的樂園。回國創業初期,我們就享受到了管委會10萬元的創業獎勵,這對于我們的起步有很大幫助。2009年底,我又入選‘千人計劃’,還得到了國家上百萬元的資金支持。”

  “這里不僅人才資源豐富,而且全國40%的風險投資聚集在此,企業融資不愁沒資源;同時創業人員也很多,有利于我們這些創業者之間進行交流。”楊大川將公司最核心的產業研發團隊放在了中關村,看中的就是其獨特的優勢。

  “海歸人才”鄧興旺,成功研發了水稻的智能哺育體系,徹底克服了當前兩系水稻制種的風險,這項技術有利于縮短育種周期和培育更多的強優勢雜交組合,使我國的分子育種邁上一個新臺階。鄧興旺說:“回國創業是看中了中關村選人用人的機制,在這里也能做出世界一流的技術。”

  和楊大川、鄧興旺一樣,回國創業的留學人員越來越多,有“中國硅谷”之稱的中關村已是高層次“海歸人才”的聚集地。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說:“中關村要趕超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水平,一定要大批地吸引留學生特別是高端領軍人才回來創業,他們既有國外科技前沿的實踐經驗,又有對市場經濟和現代管理的深刻理解;既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技術,又與國外專家和公司有廣泛聯系。”

  不僅僅是海歸人才,一些本土創新領軍人才也在中關村的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呂建光,國智恒電力管理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中關村引進的科技領軍人才。作為北斗衛星系統電力、電信行業授權運營商,國智恒成立短短五年已擁有兩項國際領先的技術。

  近年來,一大批像呂建光這樣的高端領軍人才成為中關村創新創業的弄潮兒,他們在科研和產業發展的相關領域發揮了領軍作用。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楊建華告訴記者:“這些高端人才承擔了一系列國家和北京市的重大科技項目,在培育新興產業、實現產業結構升級,以及提升首都自主創新能力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數據顯示,中關村企業迄今有42名人才入選中央“千人計劃”,69名人才入選“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一大批領軍型企業家和創新人才在中關村脫穎而出。

  聚集人才重在培育“土壤”,為了把中關村建設成為“人才特區”,特殊的人才政策和機制正在這里試點。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說:中關村示范區將分“兩步走”率先建成國家級人才特區,第一階段是2011到2012年,聚集包括“海歸”人才在內的3萬名左右高層次人才,初步形成機制新、活力大、成果顯著的政策體系;第二階段是2013年到2015年,聚集5萬名左右高層次人才,自主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全面提升。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