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人才 > 正文

中關村老“酋長”王志東創業歷程

日期:2011-05-27  來源:中國創業網
[字體: ]

   你可以不知道點擊科技,可以不知道Lava-Lava,你甚至可以不知道IM,但是你不能不知道王志東,這個新浪,甚至是中關村的老"酋長"。

    經歷過大喜大悲后,王志東極少在媒體前講述他的歷程與心境,談的更多的是他創辦的點擊科技在干什么,有著怎樣的成績和發展。

    在他的一手操持下,點擊科技先后研發并推出兩大開放型技術平臺,即可管理的P2P傳輸網絡應用平臺(LavaNet)與即時通訊平臺。旗下產品包括客戶端支持軟件(LavaNetDNA)、可定制的企業即時通訊軟件"競開通訊之星(GKE)"、個性化的即時通訊引擎"Lava-Lava"等。目前,點擊科技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涵蓋了互聯網、企業、終端以及家庭的多元用戶市場,并成功應用到政府、制造、金融、電力、醫藥、媒體、銷售連鎖等幾十個行業。

    但即使再多的產品,你也不會咂舌,因為你知道這一切正是王志東的專長。在和王志東面對面得時間中,讓筆者感觸最深的,就是他內心的那一份淡定與從容。有經歷的人生才能如此爐火純青。

    陰差陽錯走過25年

    中關村,一條北京曾經的小街巷,如今卻被賦予了太多的名次前綴。

    王志東,一個北大曾經的畢業生,卻伴隨著中關村幾番起落而沉浮。從進入北大校園到成為村里第一撥"攢機"者,從進入北大方正到開發中文之星,從創辦四通利方到合并組建新浪網,從被董事會解職到現在的點擊科技,王志東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不同程度的影響了中國IT行業的發展,轉瞬十余年間,他已成為"村"里最資深的村民。

    回望自己波瀾的人生,王志東說自己在前25年的選擇基本上就是兩個字--盲從。用它自己的話說,"稀里糊涂地就過了25年"。自己為自己做主,去真正的作出選擇那是從1993年創辦四通利方開始的。

    王志東認為,做選擇要有一個大的價值觀,它決定了所做的每個選擇。更要走好每一步,在每個階段把最好的條件利用起來。在選擇中沒有絕對的對和錯,更重要的是答案并非只能從選項中去挑選。在自喻為"完美主義者"的王志東心中,魚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人生的選擇題遠沒有想象中簡單。

    北大的校園文化融入了很多國家的意志,而這讓年輕時的王志東受益頗多。雖即如此,然則這個中國先進思想的泉口,卻并非是王志東1984年報考時的第一選擇。

    打小就認識王志東的人都知道他的夢想是做一名科學家。"上世紀80年代進入這個圈子的最佳路徑就是去科大讀書"。王志東頭兩次報的志愿都是科大,同班的一個競爭者也是如此選擇。但科大在廣東只招收兩名學生,出自同一班的概率極低。

    "你們誰風格高就換一換吧。"語文老師把王志東叫到一邊說,"其實北大也不錯嘛。"從小就聽話的王志東就痛快的點了頭,不久后收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當他回憶起20多年前的這段往事,雖然用了被"忽悠"進了北大的字眼,但是神采奕奕的神情中還是彰顯了幾分北大畢業生的自豪感。

    王志東意識中成為科學家的最短路徑終究沒有出現。但是這并不影響今天的他說選擇北大是個正確的決定,隨后他還補了一句"絕對來對了"。支持這種結論的理由有二:一是北大的學風讓其很受用;二來北大就在中關村,而在這之后的20多年后,他就沒離開過這個產生了無數奇跡的溫床,并親身參與、鑒證了中國計算機高新科技20年的發展。

    從北大畢業后就在中關村街上"攢機"謀生的王志東,用三個陰差陽錯來為自己的第一次輝煌之路做了注釋--"陰差陽錯地進了北大方正,陰差陽錯地見到了王選,又陰差陽錯地得到漢化Windows的課題。"

    用他的話說,稀里糊涂的這幾年讓他覺得選擇什么都是對的,這也就相當于自己根本就沒有選擇過。    兩起兩落實非己愿

    憑借著過人的編程技巧,王志東在業內名聲漸響,隨著個人計算機在中國的迅速普及,王志東的事業也是蒸蒸日上。

    1992年,創辦新天地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獨立研制成功"中文之星"中文平臺軟件。1993年得到四通集團500萬港幣投資創辦四通利方,其后的一年,他又拿到了國內IT企業首家風險投資的融資。

    他覺得此時的選擇,更像是出卷子的老師--自己先編選項,然后再選擇,考慮你的不是判斷力,而是想象力。正如吳曉波在《激蕩三十年》中列舉的無數事實一樣,在那個年代,想象力夠豐富的人都火了。

    而在此后的1998年底,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引爆了中國互聯網--四通和華淵網合并創立了新浪網,而這個點火人就是王志東。兩年后全世界驚嘆新浪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又一年后全世界唏噓王志東竟被公司董事會集體請辭。

    7年后,當王志東再回首此事,卻多了幾分從容和淡定。在新天地和新浪網的兩次大起大落,不但沒有擊垮這個東莞的男人,反而使他愈發堅強,在這份淡定中,他選擇了默默離開,而不是魚死網破的結局。

    "很多人可能覺得他們是我的兩個孩子,孩子辛辛苦苦養大了被人家搶走了,所以他們為我不平而悲傷。"王志東品了口沒有加糖的苦咖啡,告訴筆者他只不過把這兩者看作是他的作品,而不是孩子,因為人不能因為有一個作品就把自己綁死在上面。

    兩次創業,兩次遇到狼外婆。在全世界的目光中徹底遠離新浪,這種選擇豈非等閑之輩所悟。"不離開中文之星就不可能有新浪,不離開新浪就沒有點擊科技。"以王志東的視角來看,他的這兩次起落就像爬山一樣,人不能爬到山頂就不下來了。到了山頂,就要考慮怎么安全下來。只不過有時是按照自己設計好的安全路線走下來的,有時是別人一腳把你踹下來。

    說到此時,王志東欠身告訴筆者,被人從山上踹下來的時候,如果早有準備,備好降落傘,下來后就會發現安全沒有問題。而這種被動選擇的后果,是"發現我比原來下去的還快了,有驚無險"。王志東認為自己的這兩起兩落,體現出"選擇"有時候實非己愿。    頓悟時刻的資源選擇

    離開新浪后不久,王志東又開始了第三次創業。然而有一件事卻給了他很大的觸動,甚至影響到了后來所做的很多選擇,而這件事他從未向人提及。

    在北大的時候,王志東跟一個學校里公認的學習最好的同學打賭,看誰用計算機程序計算的圓周率精確度最高,這在當年是個非常有難度的課題。好勝的他不無幾分擔憂:對手數學底子好,知道的相關數學公式很多,但對手的弱點是他計算機精度摸不透。王志東便專心鉆研,最后用自己全原創的程序,實現了1000多位的精度,贏得了這場賭局。

    但就是這個讓王志東驕傲了10多年的事情,卻讓他在隨后的時間被徹底打擊了一把。那天他跟公司的同事講述這個故事,結果第二天其中的一人給了他一個程序,一個標準的C語言程序,只用了4行,就算出來2000多位。

    說到此時,王志東停頓了幾秒鐘。"當時我一看就徹底服了,就問他怎么想出來的這個好方法。"同事的回答讓王志東更是徹底服了氣,同事說他是從網上查的。在那一刻,科班出身,籠罩著無數技術光環的王志東發現,現在年輕人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工具已經跟原來完全不同了。

    "這事對我觸動極大,是我現在想要去追求的一種境界。在目的上解決問題,看誰更會利用資源。"王志東從這個小事中汲取到的教訓,讓他改變了"只有走路才是真本事,利用交通工具來偷懶,開車、坐車不是真本事"的想法。

    從那天起,如何利用好團體的力量,如何利用外界資源、外部力量去變通地解決問題,就成為了王志東思考的核心內容。此后的王志東作出了兩項重大決策:一是和渠道伙伴合作發展,向其開放所有接口;二是開創B2B2C的模式,不僅面向企業幫助其搭建協同的平臺,更是深入到客戶的客戶,針對他們的需求去做產品研發。這兩個重要抉擇,讓點擊科技在前有騰訊QQ、MSN,后有阿里軟件的局面下,支撐著王志東和他的團隊一路前行。

    當王志東把"溝通和分享"掛在嘴邊,我們發現他在"尖峰"和"錯頓"中選擇了后者。在王志東的名片上,沒有選擇董事長、總經理的頭銜,他選擇了"酋長"。曾幾時,叱詫風云攪動云天,被壓五指山;當今日,淡定選擇豁達應對,卻欲東山再起。人生抉擇本可分開來看,此乃人之抉擇,而非生之抉擇也。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