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商務 > 正文

中關村“先行先試”助“中國芯”產業化

日期:2011-01-09  來源:千龍網
[字體: ]

 剛剛過去的2010年,龍芯中科的銷售額與合同額分別較2009年增長了10倍,產業化取得重大進展。總經理胡偉武對此感慨萬分:“要是沒有中關村先行先試的氛圍和機制,龍芯現在可能還躺在實驗室里‘睡大覺’。”

  產業化在研究所遭遇瓶頸

  把時間撥回到2009年8月,研究員胡偉武領銜的中科院計算所龍芯團隊,已經為“中國芯”奮斗了8年。他們研制出我國首枚通用CPU芯片;龍芯2F、龍芯2G和龍芯3號在應用上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還拿到江蘇省15萬臺龍芯電腦的首購訂單……

  發展瓶頸竟隨訂單而來。“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這是技術產業化的必經之路。”胡偉武說,產品需要資金、服務、管理和銷售才能成為商品,而科研機構計算所恰恰欠缺這些,“可以說,龍芯當時市場化已經碰到天花板了。僅靠計算所的力量,龍芯就像小馬拉大車,很難走遠。”

  龍芯團隊提出,成立“種子”公司,再借機引入外部資金,促進龍芯的產業化。

  “種子”公司邁出第一步

  龍芯團隊的想法,得到北京市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

  新公司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中科院計算所、龍芯團隊在新公司的投入及所占股比。“龍芯技術的知識產權屬于計算所,而我們的技術、科研成果都是國家的。”胡偉武說,如果計算所以龍芯的知識產權當作無形資本投入,就需要對知識產權進行估值。

  胡偉武坦言,“不太好估值。在龍芯中科成立之前,國家為龍芯芯片研發投入的經費就超過2億元,如果龍芯的估值低于此前的投入,就涉及‘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即使按最低估值當作計算所的投入,新公司在市場化還未邁步就背上了巨額的“包袱”,經營壓力大,團隊也無法實施股權激勵。

  怎么辦?胡偉武向計算所提出了開創性方案:新公司擁有龍芯技術的使用授權,未來每賣出一枚芯片,都向計算所上交技術使用費。“新公司僅僅有償使用,國家財產沒有流失,而且無形資產的價值不用計入到新公司,團隊在經營中少了包袱,取得了雙贏的結果。”胡偉武說。

  方案順利獲批,由計算所和龍芯團隊成員共同出資,龍芯中科就這樣成立了。

  接著,市發改委、中關村管委會等為促進龍芯項目在京產業化做出新嘗試,那時北京還沒有高新技術產業的政府投資基金,圍繞北京市政府如何投資,中關村管委會光協調會就開了20多次,最后決定通過北京市工業投資公司投資,其中一半的資金由中關村管委會和海淀區政府提供。

  股權激勵帶來發展后勁

  北京還支持龍芯中科預留足夠的股份空間,分配給后續的經營團隊。未來北京市工業投資公司持有股份的一半將會原價轉讓給經營團隊。目前,龍芯中科創建以來的第一批核心科研人員總計60多人都得到相應股權。

  “可以說,我們在未觸碰國有資產的前提下,在中關村先行先試的氛圍和支持下搭建起從初創、融資到未來經營的架構,兼顧了各方利益。”胡偉武說,中科院計算所作為大股東之一,將履行出資人職責,但不會干涉日常經營管理。

  這樣的政策助推,讓龍芯中科產業化和市場推廣取得突破性進展——產業化基地開建;有足夠資金承擔聯想、曙光等大型合同項目;芯片在國家安全領域大顯身手;曙光最新研發的刀片服務器、超級計算機都相繼采用了龍芯芯片。

  “北京市不久前發布實施《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明確支持鼓勵企業開展股權激勵和先行先試,這對龍芯中科絕對是肯定和激勵。”胡偉武說,龍芯中科已經確定將實施《股權激勵鼓勵辦法》,未來中關村還將開展完善股權激勵的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這對于龍芯中科實施股權激勵將是又一個利好。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