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計劃以中關村為投資主體與周邊部分省市共同開發、建設試點性區域合作產業功能區。今天下午,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說,“十二五”期間,京津冀將聯手打造首都經濟圈,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能源以及生活必需品方面加強合作,實現共贏。
張工表示,首都經濟圈概念是北京地區區域發展到了新階段后應運而生的產物,也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北京未來的發展需要從過去單向的要求外圍省市保障,向雙向服務實現互贏的角度來轉變。
為在更寬的領域實現首都經濟圈的發展,張工表示,未來幾年北京將在四大方面加強與周邊省市的合作。首先要高度關注基礎設施建設,構筑起京津冀首都經濟圈的高鐵、快速路、高速路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營造物流、信息流高速發達的區域創造條件。
其次,在產業的轉移和互補上,要有新的舉措。除了在高端、高效、高輻射的產業結構方面把最核心的環節聚集起來,還要強調社會化的配合,使資源發揮最大作用。目前計劃讓中關村和周邊的省份作為投資主體,共同開發、建設一些試點性的區域合作的產業功能區。
第三,在生態環境方面還要與周邊省市加大合作,無論是在森林、防沙還是在水資源保障發面,從而推動更大區域的生態環境的建設。
第四,對于對城市的運行的生命線的保障工作,加強和周邊的合作。張工表示,北京是一個特大型的城市,無論從能源需求還是從生活必需品的角度來看,都需要優勢互補。更重要的是建立機制,今后要在在天然氣、煤炭領域都要加強合作,相互共贏。
同時,在農副產品的保障上,一方面北京要調整產業機構,加強反季節性的、突發問題上的處置能力,另一方面優勢互補的原則,通過建立一些大的農貿市場,和周邊的省市在農副產品資源、掌控、調配方面加強合作,促進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