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批復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成為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關村成為中國高科技自主創新的發源地、中國高科技創業和投資的熱土、中國經濟科技教育體制改革的先行試驗區、中國培養和聚集高素質人才的基地和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策源地,初步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
先行先試激發創新活力
自國務院批復以來,中關村開展了股權激勵、重大科技專項經費列支間接費用、科技金融、政府采購等先行先試政策“組合拳”,取得顯著成效,有效激發了高校院所和企業的創新活力。
在股權激勵試點方面,目前已有350家單位參加試點,其中央屬單位146家,市屬單位204家。在科技金融改革創新方面,中關村股份代辦報價轉讓試點已掛牌和通過備案企業總數達到81家。14家商業銀行在中關村設立了專門為科技企業服務的信貸專營機構,開展信用貸款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中國銀行推出了中關村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模式。中關村上市公司總數目前已達177家,IPO融資總額超過1600億元,其中2010年新增上市公司39家,創歷史新高,32家公司在境內創業板上市,初步形成“中關村板塊”。中關村創業投資案例和投資金額均占全國的1/3左右。
重大科技專項經費列支間接費用試點。分四批選擇161家單位的252個重大項目先行開展試點工作,并將試點項目的申請與評審工作納入常態化管理。同時支持新型產業組織和民營科技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由中關村高校、院所和企業承接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達968個,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的大部分核心任務。在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方面,北京市和軍隊有關單位已分11批采購了中關村自主創新產品99億元,軍隊采購超過7.3億元,有效推動了企業自主創新。
實施了工商管理改革試點。實施公司債權轉股權登記管理、企業股權激勵登記、企業組織形式轉換登記等試點政策,滿足企業融資和轉型發展需求。中關村獲批成為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范區,目前注冊商標總量達到51427件。實施社會組織管理改革試點。正式啟動了中關村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工作,已有15家擬設立的社會組織申請成立為無業務主管單位的協會、民辦非企業單位或基金會。發布實施《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為示范區的創新發展進一步提供了法制保障。
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突破
在《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確定的七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特別是在一些重點領域中,中關村都取得了突破,發揮了策源地和示范引領作用。2010年,中關村企業實現總收入1.55萬億元,同比增長20%,約占全國高新區的1/6,占北京市GDP總量的19.2%;企業新取得20多項國際領先技術,主導創制了國際標準76項、國家標準590余項。
極大規模集成電路領域已經形成從半導體材料、高端芯片設計、芯片生產裝備到芯片生產等完整的產業鏈條。具有國際主流水平65納米集成電路成套制造工藝實現批量生產,12英寸刻蝕機、離子注入機等集成電路生產線用關鍵整機產品、關鍵零部件及專用材料實現批量銷售;龍芯通用CPU芯片、君正嵌入式芯片、星光多媒體芯片、直播衛星信道解調芯片、移動高速存儲芯片等改寫了我國半導體芯片完全依賴進口的發展歷史;誕生了我國第一臺超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
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標準和核心產品在國際上的地位進一步增強。主導創制了第三代移動通信TD-SCDMA、寬帶無線接入McWiLL、3C協同閃聯等通信技術國際標準并得到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成功開發全球首款支持20兆帶寬的TD-LTE終端基帶通信芯片,TD-SCDMA網絡系統、終端和測試儀表等產品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并實現了產業化。
云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產業高起點發展,成為引領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轉型發展的新龍頭。掌握了云安全、云存儲、新型云終端、新一代數據中心、高清監控、手機瀏覽器、電紙書等關鍵技術;建立了國際首個云計算產業基地、首個物聯網數據專網和規模最大的移動互聯網服務系統;云計算高密度服務器、集裝箱式數據中心、物聯網數據收發芯片組、中小企業管理云、“框計算”應用平臺等產品與國際主流公司同步。 以北斗導航為代表的空間信息服務與導航產業徹底改變了我國對外國產品和技術的依賴。北斗導航芯片、北斗定位和通信服務系統、北斗導航通信終端、北斗授時系統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了產業化,被應用于國家電網、防災減災、國防等戰略領域。
國產高端裝備實現了新突破,研發生產出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端裝備。研制出國際龍門跨度規格最大的五軸聯動車銑復合機床、亞洲最大旋挖鉆機、超高層建筑消防設備。軌道交通自動控制系統、中低速磁懸浮交通系統應用于北京輕軌建設。4.5至8.5代TFT-LCD核心技術與工藝使我國平板顯示技術完成了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發展的跨越。
生物醫藥領域研發創新能力國內領先,部分產品研發與國際同步。實體瘤治療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藥物“泰欣生”、血管抑制劑類抗腫瘤藥物“新一代恩度”等國家一類新藥研發國內領先,與國際差距逐漸縮小。非典、人用禽流感、甲型流感疫苗研發與發達國家同步。生物芯片、磁共振成像醫療診斷系統、麻醉工作站、心血管介入治療等國內自主研發的醫療設備替代了進口產品。轉植酸酶基因玉米、預混合飼料、新型獸用干擾素等技術和產品國內領先。
新能源和智能電網領域研制出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系統和設備,打破了國際壟斷。低溫核供熱堆技術和高溫氣冷堆、百萬千瓦級數字化核安全級控制系統研制能力國際領先,率先實現了兆瓦級垂直軸風力發電機、5兆瓦近海風機、兆瓦級釩電池商用化系統產業化應用。特高壓有緣輸電換流閥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大功率交流變頻調速系統、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裝置、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等技術在國內廣泛應用。
高效節能、資源循環利用和污水處理技術國際領先。高溫蓄熱式燃燒、高能效低溫空氣源熱泵機組等技術節省了大量能源消耗;餐廚垃圾處理、新型生態環保材料生泰砂等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在北京市率先開展了示范應用;以膜生物反應器、壓力(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統等為代表的水處理技術為我國污水治理和資源化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
一批重大新材料技術研發取得突破。納米綠色打印制版印刷技術、非線性光學晶體和紅外光學等材料制備技術、萬噸級非晶帶材生產線、超導限流器等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純電動車產業鏈初步形成。擁有驅動電機與電子控制、動力電池技術和制造、純電動商用車集成等關鍵技術,并率先實現2000余輛純電動車的大規模示范應用。
形成一批高科技企業集群
2010年,示范區收入過億元的企業有1360家,比2009年增加107家。其中,以聯想集團為代表的千億元級企業2家,以神州數碼為代表的五百億至千億元企業3家,以同方、華銳風電等為代表的百億至五百億元企業14家,以百度、大唐電信等為代表的十億至百億元企業192家。
龍頭企業的產業領軍作用凸顯,形成了以聯想為代表的計算機產業集群、以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產業集群、以華銳風電為代表的風電產業集群等。新興產業顯現集群發展態勢,形成了以軟件及信息服務為核心的軟件園企業集群、以生物技術研發為核心的生命園企業集群、以第8.5代TFT-LCD生產線為核心的數字電視產業園企業集群、以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為核心的微電子產業園企業集群等。組建了物聯網、云計算、智能電網等50家產業技術聯盟,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協同創新。
一批龍頭企業和產業技術聯盟依托自主技術標準,實現創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和國際推廣應用。信威通信承建朝鮮全國移動通信網絡,是我國自主國際標準在國際上首次大規模商業應用;TD-SCDMA產業聯盟在韓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建設了TD-SCDMA試驗網。產業領軍企業通過開展國際并購整合創新資源,如神州數碼并購日本軟件開發上市企業SJI、北京京西重工收購美國德爾福全球懸架及制動業務、國內最大手機設計企業德信集團收購美國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的移動通信事業部。通過并購整合資源,中關村企業快速掌握國際主流核心技術,提升了全球市場份額。 聚集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2010年,中關村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約12萬人。海歸創業人才近萬人,累計創辦企業超過5000家,是國內留學歸國人員創辦企業數量最多的地區。中關村企業共有42人入選中央“千人計劃”。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支持中關村在全國率先建設人才特區,審議通過了《關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人才特區的若干意見》,近期將由有關部門會簽后聯合發布實施。
整合創新資源 實現協同創新
為進一步整合中央和地方的創新資源,促進高校院所、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和政府協同創新,北京市啟動了中關村科學城的建設工作。近期已經啟動了北航先進工業技術研究院、北郵信息網絡產業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和中關村航天科技創新園、中關村航空科技園等一批創新產業園建設,實施了龍芯處理器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
在中央組織部和國務院國資委的直接領導下,啟動了未來科技城的建設,服務國內大型中央企業,吸引民營企業總部和研發機構、海內外一流大學和創新人才的重點實驗室、研發機構入駐。目前,已確定神華集團、國家電網公司等15家中央企業入駐園區。
中關村已經成為我國技術創新的源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支撐,企業擁有授權專利超過3.5萬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1.3萬件。2010年,中關村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579.5億元,占全國的40.4%,80%輸出到北京以外地區。大唐電信、用友、亞信、曙光、聯想、神州數碼、同方股份、超圖軟件、京東方等一大批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立足首都,面向上海、天津、深圳、武漢、南京、西安、成都等全國各地進行產業布局,在京外設立分支機構達1665個,有力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