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雙500強的中國中鐵、“德勤高科技、高成長亞太區500強”排名第一的凡客誠品、中國首批創業板公司鼎漢技術……許多響當當的“冠軍”企業都聚在一個地方——中關村豐臺科技園。
“竭盡所能、盡心竭力地為企業服務,讓企業扎根園區做大做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北京市豐臺區副區長、豐臺科技園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孔令斌所言不虛。1991年成立以來,豐臺科技園企業從無到有已增長至4000余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達到2920余家,收入過億元的企業152家;2010年,園區技工貿總收入實現2135億元,上繳稅費47億元,總收入增幅位居中關村五大園區第二!如此驕人的成績,讓人不能不對其投以關注的目光。
自主創新鑄就“企業芯”
幾個月來,豐臺科技園企業不斷拋出“重磅炸彈”:北京眾智同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設計研發的目前世界最大單片調光玻璃成功下線,標志眾智同輝公司在調光玻璃行業開始步入世界領先地位;北京國網富達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國內第一臺輸電線路綜合除冰機器人系統推出樣機,這是我國利用科技手段防災減災方面取得的一個重大突破;北京碧海舟防腐防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開發了基于MMO技術的柔性陽極產品,并完全自主研制了柔性陽極碳粉灌裝生產線,打破國外壟斷格局……
“豐臺科技園就像建好的一條高速公路,園區企業只要加足馬力,就能在這條高速公路上快速飛奔,沖向自主創新的高地。”與碧海舟、眾智同輝今年一同獲得“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成長50強”稱號的凡客誠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陳年,對園區近年來為企業提供的創新環境贊許有加。
數據顯示,“十一五”時期,豐臺科技園的區域創新體系初步形成,科技活動經費累計支出180億元,年平均增長25%以上。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園區擁有國家與部市級研發中心15家,其中國家級8家;擁有國家和部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2家,其中國家級3家。園區企業承接國家863計劃27項、國家火炬計劃17項、形成國家重點新產品46項;制定國際國內行業標準19項。共計有16家企業在全國科技大會上載譽歸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0項。園區大量企業參與國家重點項目與重點工程,航天時代公司等一批企業參與嫦娥工程的技術攻關,航天科技集團等一批企業參與火炬登上珠峰等奧運工程的技術攻關,通號集團等一批企業參與青藏鐵路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
平臺建設鞏固“產業鏈”
為什么高速動車組每小時能跑200公里以上?專家解釋為“動力分散”,不光車頭有動力,載客車廂也帶動力,環環相扣與聯動形成的驅動力,往往大得驚人。在豐臺科技園,你看到往往不是一個企業在單打獨斗,而是上下游產業鏈在齊頭并進。
軌道交通產業就是最好的例證。擁有世界雙500強的中國中鐵是豐臺科技園著力引進的一批帶動力強、產業鏈長的重大項目企業。今年1月30日中鐵產業園諾德中心在總部基地東區核心區開工建設,建成后將重點依托中國中鐵強大的產業化能力,形成軌道交通完整產業鏈,預計每年能實現產值300億元;去年4月,“北京軌道交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豐臺科技園掛牌,以交控科技“基于通信的列車自動控制系統項目”為代表的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園區。
“一個企業依靠自身的努力可能成為‘單打冠軍’,但是在產業領域,卻勢單力薄,難以爭得最有力的話語權。一個園區,如果擁有一大批‘單打冠軍’并且建立科學有效的培養與整合機制,就有可能形成合力,用‘一把筷子’成為產業領域的‘帶頭大哥’,甚至贏得國際地位。”孔令斌一語中的。
為營造良好招商環境并形成“產業帶企業”的良好發展氛圍,豐臺科技園一系列平臺建設相繼出爐:增加行業優惠政策,將單一的稅后獎勵手段調整為稅后獎勵為主、入園初期預付的方式;與中關村管委會投融資處等政府融資服務部門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組建投融資服務平臺,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直接貸款、風險投資等配套服務……
在政策利好推進下,園區以總部經濟為特色、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以高技術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為補充的產業體系基本形成。軌道交通、航天軍工、工程服務和生物醫藥逐步形成了四大特色產業集群。除軌道交通外,航天軍工領域有近50家企業,總收入超過100億元;工程服務領域共計有70余家企業,涉及到工程總承包、工程咨詢等各產業環節和工民建、道路交通等各領域;生物醫藥產業擁有規模以上企業35家,實現收入超100億元;文化創意產業在園區形成了90億元的收入規模;金融業在園區實現加速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園區的產業融合。
人才強區引進“智囊團”
無論是企業還是園區,想要占領技術高地和領航地位就必須靠人才來開拓。豐臺科技園區擁有一大批具有開拓創業精神、高度責任感、團結精干的高素質管理團隊,高素質人才如今已有11萬人,其中高級經營管理者3120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2萬人。
2010年底,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準,在豐臺科技園成立了豐臺區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總站為豐臺科技園管理委員會,下設四個企業分站:北京博奇電力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北京世紀東方國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市、豐臺區人保局大力支持下,2011年底,又批準園區成立了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創新實踐基地。
“人才使企業增強了自主創新的能力,而企業也只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才能為人才創造出更多的崗位。”一向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的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郜春海十分看重人才與企業自主創新之間的相互推動力。有了豐臺科技園人才服務中心這個在中關村所有園區中唯一由管委會設立的專門人力資源服務部門,企業的“尋才”工作就交給“娘家人”來操心了。
人才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通過實施產業聚才行動,舉辦人才專場招聘會、網上人才交流會,組織企業赴高等院校開展招聘活動,累計為園區企業引進各類中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5500人;為入園企業引進的骨干人才辦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證》980余人,吸引留住了大批優秀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在鼓勵創業方面,園區內重點孵化器北京IBI與高校合作建立了共青團“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賽歐孵化器成立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籌集孵化基金1000萬元,計劃招收和吸納100家自主創新的企業和項目,給予重點幫助和支持。
政策統籌鼓舞創新力
“企業成功的背后,是園區近年來大力推進科技品牌戰略的結果,是國家火炬計劃建立國家高新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成功。”孔令斌認為,園區是依靠自身特色的政策服務管理體系快速發展。
為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扶持力度,園區充分整合國家、北京市、中關村等各個層面的政策資源,對技術含量較高,市場前景較好的項目,協助企業進行組織、策劃、加工,為企業申報各級各類科技項目和產業化項目提供有利支撐。北京百瑞盛田環保公司在去年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申報過程,由于公司項目負責人身懷六甲,行動不便,園區企業服務處人員獲知后上門對項目申報材料提出中肯修改意見,并多次協調中關村管委會高促中心,最終使其高科技項目“變頻式高射程車載噴霧機”通過科技部以及中關村管委會立項,獲得了資助金額135萬元,有力地推動了企業產業化的進程。
近兩年來,園區還每年投入達5000萬元用于支持扶持企業創新發展、規模優勢企業發展、高增長企業發展、優秀科技人才以及園區文化建設等;不完全統計,組織企業申報各級各類項目686項,共有213個項目累計獲得各級各類科技創新資金6992.3萬元資金支持。園區對企業的關懷與支持,激發了企業的積極性、創造性,資金的注入加快了企業自主創新步伐。北京鐵道工程機電技術研究所項目ND型機車整車試驗動態監測裝置被列入國家火炬項目計劃,該所研制的彎臂式地坑同步架車機,填補了國際上沒有16編組動車地坑式同步架車機架車一次成功的空白,標志著我國動車檢修裝備占據世界領先水平,并創造了三項世界之最。
目前豐臺科技園已初步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政策、服務、管理體系。今年,為貫徹落實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1+6”政策和規劃綱要以及北京市城南行動計劃的要求,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十百千工程”的推進做好企業的培育、儲備和承接,豐臺科技園將實施“企業倍增計劃”,按照計劃設定的具體目標,到“十二五”末,園區將實現企業銷售收入、企業上市速度、科技創新能力、企業領軍人才較“十一五”期間數量值的“四大倍增”。
“新的政策和措施正是為了進一步推動企業成長壯大,顯著提升園區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幫助企業做強做大。”孔令斌說,沒有企業的壯大,就沒有園區的發展。這些措施將全力推動園區內的龍頭企業成為催化劑和助燃劑,帶動全園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推進豐臺強勢崛起積極貢獻力量,并力爭成為中關村乃至全國最重要的一支動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