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策源地。而作為中關村示范區核心區的海淀園,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龐大,目前共擁有1萬余家各領域科技創新型企業,聚集了全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中70%以上的龍頭企業。
8月6日,為了落實海淀區《進一步加快核心區科技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13-2015)》和《海淀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路線圖及三年行動計劃》,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成立了海淀區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聯席會,以統一協調第三方產業機構,加強行業智力資源整合及園區產業工作對接,全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據悉, 海淀區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聯席會首批成員單位囊括了海淀區移動互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云計算,導航和位置服務,集成電路設計,生物工程與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文化和科技融合七大領域內的29家聯盟或產業協會。
重點發展“6+1” 戰略性新興產業
《進一步加快核心區科技創新發展實施實施方案(2013-2015)》確定將重點實施五大工程,其中產業領航工程確定未來將重點發展移動互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云計算,導航和位置服務,集成電路設計,生物工程與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文化和科技融合“6+1”戰略性新興產業。
為了發展“6+1”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方案》提出,要發揮產業聯盟作用,深化協同創新,攻克核心關鍵技術;以關鍵技術突破和標準創制為切入點,依托龍頭企業和產業聯盟,聯合攻關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掌握重點產業技術主導權;組建核心區戰略性新興產業聯盟,支持產業技術聯盟等新興產業組織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推進大唐移動以TD-LTE標準為核心搭建移動互聯網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移動互聯網中心。
與此同時,《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推進特色產業園和產業基地建設,形成集群效應。明確“6+1”戰略性新興產業落地園區,精心規劃特色產業園,推動科學城、翠湖、永豐等組團建設,加快產業空間聚集。依托軟件園,整合空間資源、優化設施配套,打造大軟件園品牌,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軟件聚集區。建立專業園區和產業基地動態跟蹤服務機制,完善配套服務。支持產業園和基地建設創新創業孵化器、公共服務平臺,引導產業鏈企業、研發機構加速聚集。
此外,《實施方案》還提出,海淀區將加快建設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產業路線圖分解詳細進度
《進一步加快核心區科技創新發展實施實施方案(2013-2015)》確定了海淀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容和發展方向,《海淀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路線圖及三年行動計劃》則對每個產業發展進行了科學安排,從2013到2015年,每個產業技術創新、孵化器建設、公共平臺建設、產業基地建設及產業政策的進度都有詳盡的規定。
以移動互聯網與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為例,海淀區的目標是,力爭到2015年實現4000億元收入;到2020年建成國內領先、世界先進的網絡基礎設施,使海淀區內70%以上的企業接入到IPv6網絡,將海淀移動互聯網與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發展成為擁有技術主導權的產業集群。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海淀區今年依托龍頭企業搭建中小企業網站系統IPv6過渡平臺,依托企業聯合搭建下一代互聯網評測與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并在海淀北部規劃建設下一代互聯網重大應用創新園,在清河建材城附近籌劃新建移動互聯網創新園等;力爭2014年初步完成下一代互聯網重大應用創新園建設規劃,引入下一代互聯網及重大應用研發機構和實驗室,以中國教育云、云計算平臺、IPv6商用網運營等重大項目,完成移動互聯網創新園和的規劃建設和入園方案,引入小米科技、金山軟件等領軍企業,打造完整生態鏈;到2015年下一代互聯網重大應用創新園建設完成,實現100家企業入駐,實現年產值約300億元,移動互聯網創新園實現完整的互聯網孵化體系建設,從業人員規模達5000人。
《海淀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路線圖及三年行動計劃》同時對移動互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云計算,導航和位置服務,集成電路設計,生物工程與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文化和科技融合產業進行了產業現狀分析和目標描述,把任務分解到每一年。
根據《實施方案》,到2015年,中關村海淀園高新技術產業總收入預計達1.6萬億元,形成2-3個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產業發展堅持市場主導
“海淀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要由市場和企業來決定!哆M一步加快核心區科技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13-2015)》和《海淀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路線圖及三年行動計劃》編制的每個環節,全部來自扎實的市場反映和行業意見。”北京市海淀區副區長、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主任孟景偉表示。
中關村海淀園產業規模龐大、覆蓋面廣、復雜程度高。隨著產業規模急劇增長,新興業態不斷涌現,產業細分市場呈現專業化發展趨勢,產業鏈呈現復雜性和產業需求的多樣性,政府如何及時、準確掌握產業發展情況,制定和落實各項產業政策?
海淀區決定依托產業聯盟和行業協會。據介紹,產業技術聯盟和行業協會已成為政府與企業之外推動產業發展最重要的第三方力量,在協助政府開展產業研究、政策制定與落實,推動產學研合作,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及資源對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各產業主管部門開展產業促進工作的重要抓手。目前活躍在中關村示范區的創新型社會組織已超過百家,其中產業技術聯盟達81家。
據海淀區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聯席會首任理事長、閃聯信息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總裁孫育寧介紹,聯席會是在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指導下,由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機構共同發起成立的產業促進組織。聯席會主要具備五大職責:及時反饋企業需求,支撐產業政策研究;建立項目儲備機制,拓寬項目來源渠道;整合區內產業服務資源,引導需求要素對接;開展多層次對外合作,助力產業優化升級;協助制定評估機制,鼓勵聯盟提高工作成效。
孫育寧表示,聯席會將本著開放、合作的原則,積極吸納優秀的第三方產業服務機構,通過開展組織協調、產業促進、內部機制建設等工作,做好園區管委會與產業聯盟的密切溝通,成為海淀區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抓手和支撐力量。
據介紹,正是在開放創新、協同創新的思想指導下,海淀區聯合236家企業、59位行業技術專家及14家投資機構共同編制了《進一步加快核心區科技創新發展實施實施方案(2013-2015)》和《海淀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路線圖及三年行動計劃》,充分發揮了聯盟的作用。
未來,中關村海淀園力爭打造成“自主創新的戰略高地,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引擎,實現創新和文化雙輪驅動的先行區域,搶占世界高新技術制高點的前沿陣地”,真正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