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創業,去哪里?對于很多在北京創業的人來說,以中關村創業大街為代表的創業服務載體是他們耳熟能詳的創業圣地。
事實上,在媒體聚光燈外,北京中關村還有一大批默默無聞卻培育了眾多創業者的創業服務機構。如今的中關村,各類創業服務機構已是遍地開花,不同的創業群體正活躍在中關村“一區十六園”各個角落。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房山區的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良鄉園),看到了另一番熱火朝天的創業景象。
大學生追夢良鄉創業園
從西北四環驅車40多分鐘,就來到了位于北京西南五環外的北京良鄉高教園區,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良鄉園)就坐落于這片被6所高校環繞的智力聚集區。
樸素卻不失氣派的寫字樓,寬敞亮堂整潔的辦公室,擺滿了各類創新產品和榮譽證書的寫字臺……在這里,記者見到了北京道卓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畢業于北京農林科學院的張巖。
雖然曾一舉奪得過2010中國青年創新大賽創新產品設計一等獎,但在創業這條路上,一臉青澀的張巖早已飽嘗艱辛苦澀。
多年來,他經歷過沒錢沒地沒資源的質疑,也經歷過同伴放棄創業的悲痛;他經歷過甲方毀約項目中止的無奈,也經歷過申請孵化器落空的失望……
“當時真是四面楚歌,我們僅靠一些小項目勉強維持著。”張巖說,“美國實業家約翰·洛克菲勒說過:‘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取代毅力。才干也不可以,懷才 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無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滿了學而無用的人。只有毅力和決心無往不利。’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遇到艱難的時候,我總 是想著堅持再堅持!”
對于張巖來說,2014年是幸運的一年。
這一年,經過將近6年的堅守、沉淀與積累,他們公司的參評作品終于獲得了代表中國設計最高獎項的紅星獎;這一年,他所在公司被北京市教委評為北京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業優秀團隊,免費入駐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良鄉園),并獲得20萬元創業獎金的團隊。
“我們從來不輕視任何機遇,也從來不迷信各種諱莫如深的關系傳言,堅持保有一顆創業的初心很重要。”張巖說,“我們正處在一個創業環境最好的時代,在這樣利好的條件下我們沒有理由不堅持努力奮斗。”
在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良鄉園),目前已經有34個像張巖一樣的大學生創業團隊正在追夢逐夢。
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良鄉園)是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孵化體系“一街三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北京市首家啟動簽約入駐的大學生創業園。周邊設有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及與相關校企合作機構,擁有較好的大學生創業氛圍。
在這里,經過遴選的大學生創業團隊可享受到2年內免租金使用創業項目用房,并免費配備辦公家具的政策。同時,創業園更搭建了包括科技條件平臺、孵化服務平臺、校企合作平臺、云服務平臺等在內的10大平臺,支持企業發展,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保障。
良鄉高教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蔡本睿告訴記者:“目前創業團隊成員吃飯、住宿、最后一公里出行、電話、網絡等配套服務已全部啟用。希望通過我們的管理、服務等盡可能為大學生降低創業成本、盡可能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房山眾創空間蓬勃發展
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良鄉園)只是北京市房山區發展創業服務載體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北京市房山區各類眾創空間正在蓬勃發展。
在長良組團、竇店組團,北京市房山區已建成綠地啟航國際、海聚博源總部匯、北京青年創業園等多處高端商務樓宇,面積超過百萬平方米,加上在建和規劃中的共500萬平方米;
位于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的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面積16.8萬平方米,可容納2000名科研人員創業和生活,北京大學應用科學實驗室即將全面入駐;
著名投資人毛大慶創立的“優客工場”和新發展集團的“創新谷”落戶高教園區和良鄉工業開發區,全力打造高端創業孵化器,為大學生創業和中小微科技企業提供了孵化加速條件;
與天洋集團合作,攜手聯合國事務署,中國首個知識經濟創新示范區“天洋硅谷”正在建設當中;
……
北京市房山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房山正在抓緊完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以“高精尖”產業轉型升級為主導的房山區轉型發展正在拉開帷幕。
目前,北京市房山區與中關村就共建達成共識,其核心就是通過與中關村開展深度合作、協同創新,以加快創新經濟與區域經濟高位對接為突破口,以房山最優的空間資源全面承接中關村領軍人才、優質資本和高端項目,全力構建房山區“高精尖”產業體系。
北京市房山區也將借助具有中關村DNA的創新創業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式的發展,不斷催生新模式、新產業和新增長點,將有效填補房山因資源型產業退出和淘汰落后產能而形成的“產業空白期”,實現區域經濟與創新經濟的高位對接,推動首都高端產業新區強勢崛起。
“未來,北京市房山區還將根據企業的發展和產業需求,不斷出臺各種扶持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健全服務體系;北京市房山區也將集中各方優勢,把房山科技創新城建設成為首都南部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帶中重要的支撐點。”北京市房山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中關村十六園創業活力涌動
在國家大力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中關村“一區十六園”都涌動著創新創業的活力。
在中關村海淀園,不足200米長的中關村創業大街上到處是在談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投資者,隨處可見帶著筆記本電腦不停演示產品的創業者,每天都上演著各種 激動人心的創業故事,更不乏幾分鐘就募集到天使投資的案例……除了中關村創業大街,中關村海淀園還聚集了一大批專業化的創新工場、大學科技園、留學生創業 園、國際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種專業孵化器。
作為中關村最早建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分園之一,中關村豐臺園從科技政策的制定、科技資金的投 入、科技孵化體系的搭建等方面,對科技企業孵化器自身建設和在孵企業創新創業投資、綜合服務、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均進行了嘗試與探索。目前,中關村 豐臺園共有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6家,其中4家被認定為國家級孵化器,各類創新型孵化器蓬勃發展。
數據顯示,2014年,中關村新創辦科技型企業超過1.3萬家,是2014年的2倍多;企業實現總收入3.57萬億元,比2014年增長17.2%。中關村作為全國創新創業的前沿陣地,正在打造現實版的“眾創空間”。
“到2020年,中關村形成創業要素集聚化、孵化主體多元化、創業服務專業化、創業活動持續化、運營模式市場化、創業資源開放化的發展格局,持續產生具 有‘改變世界’夢想的創業者和擁有‘顛覆性’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成為全球原創思想的發源地和高科技創業者實現夢想的首選地。”在“創業中國” 中關村引領工程啟動儀式上,中關村向全球公布了持續優化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生態系統的遠景規劃,而這也正是中關村可以預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