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是驅動創新的主要動力,中關村上市公司推動了近1200億元的投資行為,為區域經濟注入了活力。
在資本市場上,提起中關村,人們總會自然地想起創業板、新三板,從某種意義上說,中關村已經成為創業板、新三板的代名詞。
事實上,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策源地,近年來,中關村始終代表著高科技產業的方向,孵化了大批一流的高科技企業。這其中,資本市場所起到的巨大支持顯然功不可沒。
中關村 創業板的主力軍
就目前情況而言,無論是上市公司家數還是總市值,“中關村板塊”已經成為創業板市場的主力軍。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關村上市公司總數已達257家,其中境內159家,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分別達55家、33家、71家。值得注意的是,在創業板上 市的71家公司占全國的14.8%,以區域板塊看,中關村板塊家數已排名第一;境外98家,上市地遍布美國、香港、新加坡、英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海外 上市公司數量占比全球所有中概股的比例超過20%,是海外上市的主要力量。
中關村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也得到境內外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顯示了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蓬勃活力。據統計,2014年底中關村上市公司總市值 30804億元,比2013年底增加10281億元,同比增長50%。同時,在資本市場上,中關村上市公司的市值增幅均高于所在市場的總市值增幅。
股票市值是衡量資本市場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創業板資本市場中各板塊市值的大小也基本上能反映該板塊資本市場的發育程度及創業企業的活躍程度。以此衡量,中關村板塊當之無愧地成為創業板市場的主力軍。
新三板的“中堅力量”
經國務院批準,2006年開始的中關村代辦轉讓系統構成了目前全國場外交易市場(即新三板)的基礎,中關村科技園區公司則構成了新三板上市公司的中堅力量。
新三板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第一家公司制證券交易場所,也是繼上交所、深交所之后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全國股轉公司為其運營機構,2013年1月16日正式揭牌運營,注冊地在北京。
說到新三板的由來,就不得不提老三板。2001年,“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正式開辦,最早承接兩網公司和退市公司,即所謂的老三板。當時的老三板由于掛牌的股票品種少,多數質量較低,且轉到主板上市難度也很大,長期被冷落。
為了改變中國資本市場這種柜臺交易過于落后的局面,同時也為更多的高科技成長型企業提供股份流動的機會,2006年,新的股份轉讓系統在北京中關村科 技園區建立起來。因與老三板標的明顯不同,被形象地稱為新三板。2013年年底,新三板突破國家高新區這一限制,擴容至全國所有符合條件的企業。
新三板與滬深交易所在法律地位上并無區別,最大的區別在于服務對象,新三板主要為創新型、創業型和成長型中小企業提供資本市場服務,而滬深交易所市場則主要服務于成熟企業。
新三板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獲得了快速的發展,掛牌企業隊伍規模不斷擴大,2013年底只有356家掛牌企業,2014年底達到1572家,目前有 2116家。這2000多家企業覆蓋了全部18個行業大類。其中,中關村掛牌企業公司約400家,在各園區中排名第一。這些企業具有顯著的信息技術、高技 術特征,高技術企業占比在80%以上。
高速擴容的同時,新三板的交易量也呈現井噴態勢。2013年全年市場交易量約為8億元,2014年全年交易量為130億元,而2015年截至3月交易量已經達168.18億元,也就是說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交易量已經超過2014年全年。
中關村指數發布
說到中關村,就不能不提今年2月5日,全球首個以科技園區科技公司為樣本編制的股票指數——中關村A股綜合指數和中關村50指數正式發布。
中關村A股指數以中關村內注冊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股,是反映中關村整體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數。而中關村50指數則包括樂視網、人民網等50只樣本股,定位于代表中國科技創新水平的標桿指數。
數據顯示,在中關村50指數50家樣本股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達到37家,數量占比74%,權重占比76%。截至2015年1月31日,新一代信息技術 企業24家,自由流通市值2542.79億元,權重占比50.56%;高端裝備制造企業4家,自由流通市值383.39億元,權重占比7.62%;節能環 保和生物醫藥企業分別有3家,自由流通市值分別為326.49億元和271.51億元,權重占比分別為6.49%和5.4%;新材料企業2家,自由流通市 值為182.09億元,權重占比為3.62%;新能源汽車企業1家,自由流通市值112.39億元,權重占比2.23%。而在上證指數與滬深300指數 中,金融地產行業分別為37%與42%,中關村50指數沒有金融地產與公用事業行業,能源行業僅占1.37%。
在民生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少君看來,在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中,規模與行業差異將成為中關村50指數產生超額收益的重要來源。因而與其他指數相 比,中關村指數的高收益優勢較為明顯。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月30日,中關村50指數、中關村A股指數累計收益分別為178.18%和191.46%,相 比同期滬深300指數其超額收益分別達89.24%和102.52%。
數據顯示,近一年來中關村A股50指數日均自由流通市值3654.57億元,日均成交118.29億元,日均換手率3.24%,具備較大的市值和較好 的流動性,高于市場平均水平,具備開發基金指數產品的條件。而記者了解到,針對中關村50指數開發的首款指數基金產品也將于近期上線。“高科技企業往往具 有輕資產、小規模的特點,而建立一攬子股票構成的指數,能有效降低投資者的流動性風險和企業經營風險。同時,對改善投資者的可投資范圍、完善投資產品體系 也具有較大意義。”李少君告訴記者。
據介紹,中關村指數將采取逐步開發的方式,在開發中關村A股綜合指數和中關村A股50指數后,還將開發中關村創業板指數、中關村港股指數和中關村美股指數。
移動互聯網企業表現突出
中關村科技園區企業中,從行業總市值來看,移動互聯網穩居第一行業。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在2014年9月9日發布《2013年中關村上市公司競爭力報 告》,報告顯示,該行業中關村上市公司有32家,市值達到7219億元,占總市值的35%,排名前10的企業市值基本都在100億元以上。其中,百度市值 居首,奇虎360也實現市值快速增長。高端裝備制造業和IT服務業市值位居其后,分別為3311億元和2408億元。
上市公司市值飆漲也帶來投融資規模的增長。報告顯示,2013年度,中關村上市公司總融資凈額達到763億元,同比增長43%;總投資凈額1195億元,同比增長18%。
同時,2013年末中關村上市公司所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達到3247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持有現金及其等價物超過80億元的公司有百度、聯想集團、京東方、中工國際和中國中鐵5家公司,超過50億元的公司有10家,超過20億元的公司有34家。
分析人士指出,資本是驅動創新的主要動力,中關村上市公司推動了近1200億元的投資行為,為區域經濟注入了活力。此外,3247億元現金及等價物可以用于直接投資,將推動產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