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一年半以來,累計引進項目83個,陽澄湖領軍人才10人,姑蘇領軍人才1人,姑蘇天使人才4人;擁有海外人才17人,碩士以上人才97人,知識產權專利數達490項。
這是蘇州陽澄湖國際科創園交出的最新成績單。入駐的創業者們正用行動昭示:蘇州陽澄湖國際科創園已成為創業者夢開始的地方。
推動開啟筑夢空間:將清華學術資源嫁接相城
行走于整潔有序的小樣社區,一樓大廳內獨特的的羽毛球場、乒乓球桌設置讓人眼前一亮。正如場內熱火朝天的運動場景,這里入駐企業的創新創業熱度不容小覷。
2017年3月30日,蘇州百聯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掛牌儀式在北京成功舉行。至此,百聯科技成為全國首家“新三板”掛牌的建筑節能系統服務集成商。這也是蘇州小樣青年社區第一家掛牌“新三板”的企業。
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蘇州陽澄湖國際科創園由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與由中關村創業大街運營方“清控科創”打造的蘇州小樣青年社區合作運營。
在歷經9年5次搬遷后,百聯科技于2016年喬遷至蘇州小樣青年社區,經過專業設計與裝修的辦公場地煥然一新。
“公司最終落戶小樣的一個原因是看中小樣在高校中的豐富資源。” 百聯科技總經理劉豐說,“‘百聯’要發展,產品研發是關鍵。百聯科技目前專注于建筑節能技術、材料等方面的研發,希望能夠借助小樣的平臺,與清華大學、北 京航天航空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有效互動,解決其技術需求的難題。”
“蘇州小樣青年社區是一個科技載體,目前產業領域主要以智能制造、節能環保、大數據三大產業為導向。”蘇州小樣青年社區運營總監王芳說,因 此,在日常創意的服務上,小樣聚焦創業者的專業需求,以科技企業的訴求為先導,去年舉辦了多場產學研對接活動,致力于將清華大學的學術資源和學術力量嫁接 到相城,服務相城的科技型企業。
探索機制再創新:服務“加分”帶來滾滾福利
跟隨創業者的足跡,不難發現,這群年輕人滿腔激情地在小樣這片熱土上追尋自己的夢想。助推他們圓夢的,就是小樣社區里具有中關村因子的的“創業氣候”。
“我不是蘇州人,清華畢業后在美國工作學習了15年,如果說來蘇州相城區創業是一次巧合,那留在陽澄湖國際科創園,則是我的選擇。”李健在 來蘇州之前就職于美國硅谷,眼下,他創立的阿瑟頓新能源已成為光伏界的“小旋風”。公司研發的分布式光伏正在打造成為居民家庭的必備電器,今年公司的銷售 額有望達到2000萬元。
作為智慧家庭能源系統的核心,阿瑟頓研發的水星系列光伏并網逆變器外觀小巧可愛、美觀大方,一眼看上去就像是某個廚房小家電。而公司研發的優化器反應迅速,能解決鳥類飛過或者樹葉落在光伏板上造成陰影,從而影響光伏效能的難題,這在國際光伏領域都是一大突破。
“我們剛來蘇州時人生地不熟,小樣社區不僅幫我找了180平的辦公場地作為過渡,還幫我招人、去申報相城區政府的資助。”李健說起當時的情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據介紹,小樣社區由中關村創業大街運營方清控科創的運營團隊聯手打造,因此,小樣也植入了中關村因子。
“小樣社區“社區化”的眾創新模式是繼園區和街區模式后的第三代新型眾創載體模式,與前兩者的根本區別在于:服務對象發生本質改變,從對創 業企業的服務轉變為對創業者的服務。”王芳說,圍繞“創新鏈、創業鏈和產業鏈”服務,小樣從創業者的工作方式構建出發,圍繞創業、工作、學習屬性,滿足創 業者找人、找錢、找技術、找圈子、找市場的五大核心需求。
“專業的事還是應該交給專業的人來做。”蘇州相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經發局副局長董亞琦表示, 未來,陽澄湖國際科創園將依托清華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資源,致力于推進高校科技成果技術轉移與創業孵化,依托平臺公司的信息優勢和資源優勢,搭建技術持 有人與本地企業家的對接聯絡平臺,積極引入新型創業服務機構和眾創空間,打通全鏈條孵化服務,打造完整、完善的服務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