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智造大街:“中國制造2025”+“雙創”融合發展新樣本

日期:2017-12-12  來源:騰訊證券
[字體: ]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層面圍繞制造業、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和政策,部署了“中國制造2025”、“雙創”等重點工作。在支撐制造業轉型升級以及促進“雙創”縱深發展的雙重使命下,中關村智造大街(以下簡稱“智造大街”)的揭牌開創了全國首個圍繞“智能制造”聚集創新創業資源的全新模式。隨著創新資源的集聚以及示范效用的進一步釋放,智造大街將成為“中國制造2025+雙創”的全新范本。

一、中關村智造大街引領“雙創”與“中國制造2025”融合發展

(一)專注制造領域,引領“智能制造+雙創”新發展

近年來,在“互聯網+”行動計劃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支持下,一批“雙創”企業和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市場活力和發展潛力不斷釋放。但同時也要看到,受發展階段和產業特征等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雙創”更多地發生在見效較快的消費類領域,且多屬于模式創新,這些“雙創”活動對傳統業態的轉型升級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要認識到過于倚重消費升級類的“雙創”就會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產生替代和擠出效應,造成制造領域“雙創”的缺位和結構失衡,不利于創新創業資源向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匯集,更不利于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在此背景下建立的智造大街則更專注于制造領域。智造大街基于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布局智能硬件產業鏈,并通過智能硬件產品創新、智能制造標準創制、國際技術交流、科技成果輻射推廣等方面的工作,引領模式與服務創新,以期形成能夠對標美國“先進制造伙伴計劃”、德國“工業4.0”等前沿戰略的新路徑。

(二)構建“七星”服務鏈條,打造“智能制造+雙創”新生態

相較于依托互聯網的消費類領域,制造領域的“雙創”則更艱難。以其中的樣機打造、小批量試制環節為例,工作人員需要自己去尋找生產廠商和檢驗檢測機構,不僅成本高,而且耗時長,因此,制造領域較少出現成功的“雙創”案例。為了讓制造類初創企業能夠在智造大街完成從研發到生產到市場推廣的所有環節,智造大街以“創意轉化和硬件實現”為目標,以全鏈條服務和創新育成為特色,圍繞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領域的產業鏈和專家資源,打造了獨特的“北斗七星”式智能制造產業生態系統,即初創公司能在智造大街獲取技術方案研發、工業設計、小批量試制、敏捷制造、檢測認證、協同服務、營銷推廣等七個環節所需的資源,有效滿足了入駐企業不出街區即可完成從創意到產品的訴求。此外,為了更好地滿足入駐企業的服務需求,智造大街圍繞上述七個環節對應組建了七個“一站式”平臺化的服務中心,服務更加向智造領域聚焦,并通過現有企業配置形成了基本的智慧化產業鏈。

(三)促進高端資源集聚,突出“智能制造+雙創”新優勢

智造大街依托中關村科技園進行有效招商,圍繞“北斗七星”服務體系已經吸引了智能制造領域的眾多平臺入駐,如北京市人工智能與智能硬件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中國電子標準研究院、ARM加速器等服務平臺,中科創星以及成功孵化谷歌的Plug and Play等項目轉化平臺等。而為了實現良性循環,智造大街積極對接中關村高校資源,引進清華大學、中科院等機構的重點實驗室和雙創基地,為智造大街輸送高質量的初創項目和人才。此外,智造大街還利用京東、聯通等網絡平臺的用戶信息、數據以及業務運營經驗,為智造大街的“北斗七星”服務提供保障,實現了產業鏈的上下游聯動。智造大街通過高端資源的有效銜接,實現了智能制造的重要變革,如在敏捷制造環節通過配備全套敏捷制造設備和具備多年實操經驗的工程師,提供從PCB制板、貼片、焊接、測試到整機的樣機試制服務,并將生產周期從之前的15-30天縮短至3-5天。小批量試制中心也已經為樂視、3M、微軟、聯想等企業提供服務。

截至2016年底,380米的智造大街已成功入駐了涉及物聯網、傳感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機器人等領域的21家企業,產值達到30多億元。

二、北京市政府推動智造大街建設發展的舉措

(一)確定發展方向,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為有效落實“中國制造2025” 等重大國家戰略,打造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升級版”,海淀區政府及中關村科技園海淀園管委會積極推動智造大街建設工作,并將智造大街定位為“國際新技術新產品交流輻射地”以及“高端創新服務要素聚集地”,深耕制造領域,重點圍繞“人工智能、智能硬件”領域打造產業鏈。基于此,中關村科技園海淀園管委會對申請入駐的企業進行智能制造產業鏈定位和配套設置情況的嚴格篩選,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及平臺禁止入駐。此外,為擴大智造大街的輻射范圍,并實現智造大街與中關村創業大街以及中關村各分園的相互聯動,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海淀區政府還將智造大街向北延伸以撬動西三旗地區的轉型發展,力爭實現在海淀區范圍內創新元素、核心技術產業集聚的“大循環”,支撐“雙創”向“智造”領域縱深發展,助力北京制造業轉型升級,并進一步引領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

(二)強化市場主導,轉變政府引導模式

相較于大多以政府主導的“雙創”空間,智造大街的建設運營則體現了新常態下政府服務創新的新思維。鑒于市場機制能夠帶來專業的人才、技術、資源、品牌等資源,中關村科技園海淀園管委會借力市場,通過市場化招標的形式選中北京硬創夢工場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智造大街的建設和運營,促進服務平臺集聚,積極構建政府支持、運營主體和服務平臺的新型共生關系。海淀區政府與海淀園管委會在引入運營主體的同時,結合區域產業發展規劃,積極引領運營主體進行街區業態調整、產業集聚、資源匯總及品牌促進等,為企業在研發設計、樣機試制、宣傳推廣方面提供服務。此外,在海淀區政府的引領下,各類主體在智造大街設立了10億元的智能制造產業基金,產業基金完全以市場化機制圍繞“智造”領域創新鏈完善資金鏈,支持智造大街相關企業快速發展。

(三)加大政策支持,優化配套服務體系

為保障智造大街的健康運行,海淀區政府與中關村管委會在政策、資金以及配套服務等方面對智造大街予以支持。如對于通過篩選并成功入駐的智能制造企業或相關服務平臺,海淀園管委會給予房租補貼,最高標準為房租的30%,最低也可達到每平方米3元/天。而《促進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支持措施》等政策也從多個方面為智能制造產業在智造大街的發展提供了支持保障。與此同時,海淀園管委會還聯合智造大街運營方不斷完善智造大街的配套服務,優化環境,如通過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壹中心”機器人為入駐企業提供關于法律、工商以及技術等方面的特色服務。此外,為方便入駐企業溝通聯系,北京市、海淀區兩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和智造大街共建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工作站,開展智能硬件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工作。

三、幾點啟示

(一)明確發展定位,打造“中國制造2025+雙創”的多維屬性

當前一般的“雙創”都以開發互聯網應用平臺為主,以制造為主的育成模式并不多見,更缺乏整體的產業鏈、供應鏈等專業服務的支持。因此,大多“雙創”空間需從頂層設計、發展定位等方面進行明確。一是借鑒智造大街的發展模式,鼓勵“雙創”與“中國制造2025”緊密結合,促進“雙創”空間實現從注重載體建設向注重主體培育轉變,推動“雙創”向制造領域縱深發展,支撐“雙創”與制造業轉型升級有機結合;二是引導制造類“雙創”空間從注重基礎服務向注重增值服務轉變、從注重科技創業孵化向注重科技創新創業的全鏈條孵化轉變;三是圍繞制造領域產品和服務孵化和育成需求,拓展“雙創”空間功能屬性,加快構建研發設計、快制、檢驗檢測等支撐制造領域“雙創”的服務鏈,用服務鏈帶動創新鏈和價值鏈,逐步形成“路演-推廣-智造-全國”一站式服務模式。

(二)聚焦“智造”領域,打造資源匯集新洼地

一般“雙創”空間提供企業聚集的物理空間,為創業者們營造集聚創業要素、獲得投資的場所,但“智造”領域“雙創”則不同,它的發展壯大更需要相關技術、服務平臺的支持。一是強化政策對接。加強工業和信息化相關部門與“雙創”空間的溝通協調,落實現有政策,同時充分利用已有的政府公共平臺和各類基金資源,加大對“智造”領域“雙創”空間的精準支持與服務;二是集聚更多的創新資源,對接企業轉型的急迫需求和科研院所的技術成果,與科研院所展開合作,對科研院所的“智造”類創業項目進行支持推廣;三是集成各類服務資源,支持“智造”類“雙創”空間打造從研發、設計到樣品制造、檢驗檢測各個環節的全產業鏈服務模式。

(三)創新政府介入模式,完善“中國制造2025+雙創”生態系統

相較于純消費類“雙創”空間,制造類“雙創”在短期內更難實現盈利,運營也更依賴于政府補貼,因此,亟需創新政府在“中國制造+雙創”空間發展過程中的管理機制和服務體系。一是高度重視制造領域“雙創”不足的問題,加強輿論和政策引導,構建良好的制度環境,引導“雙創”向制造領域縱深發展;二是通過市場主導、政府推動與支持,政府結合發展規劃制定準入標準,更多凸顯政府的“服務員”角色,探索建立全鏈條服務機制;三是圍繞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引導“雙創”空間集孵化育成、研發創新、風險投資、快制測試、產權交易、法律服務、營銷服務等環節于一身,打造“雙創”生態系統,實現資源共享。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