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協會 > 正文

“海岸中關村”——遼寧綏中數字技術特色產業基地正式掛牌

日期:2011-08-30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字體: ]

 近日,位于遼寧綏中濱海經濟區的國家火炬計劃遼寧(萬家)數字技術特色產業基地正式掛牌。同時,遼寧省政府也授予綏中濱海經濟區省級高新區稱號。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趙明鵬宣讀了《關于認定遼寧(萬家)數字技術等7家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的通知》,并與遼寧省副省長滕衛平、遼寧省科技廳副廳長劉曉東、趙景海等領導為基地揭牌。

  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于2010年10月被遼寧省政府確立為該省惟一享受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的縣。遼寧(萬家)數字技術產業基地就坐落于西起遼冀交界處,東至高嶺鎮疏港路,北靠京沈鐵路,南臨渤海,規劃面積為100平方公里的綏中濱海經濟區。遼寧(萬家)數字技術產業基地地處東北和華北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具有承接兩大經濟區雙向輻射的先天優勢,南鄰渤海,北倚燕山,東與興城為鄰,西與山海關接壤,是遼寧沿海經濟帶的西端起點。遼寧(萬家)數字技術特色產業基地一期規劃面積14.87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數字技術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承擔著調整產業結構以及建設遼寧乃至全國重要的數字技術產業研發及生產基地的重任。

  2008年10月,遼寧省省長陳政高到綏中調研,把綏中濱海經濟區建設方向定位為“海岸中關村、生態新城區”,掀開了綏中濱海經濟區發展的新篇章。按照該定位,綏中濱海經濟區堅持以生態環保為框架,以人文歷史為內涵,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體,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其建設目標為:3年內完成起步區基礎及配套設施,并引進一批高科技企業,形成“海岸中關村”雛形;用5年左右時間完成綏中濱海經濟區二期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并引進一批知名企業,在全國形成相當影響,產業發達、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的“海岸中關村,生態新城區”初具規模;用10-20年時間將綏中濱海經濟區建設成一座人口規模達50萬人,財政收入達100億元,GDP達1000億元的生態宜居新城。

  滕衛平指出,國家火炬計劃遼寧(萬家)數字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和綏中高新區在綏中濱海經濟區正式掛牌,是遼寧沿海經濟帶全面建設的一件大事。綏中濱海經濟區以數字技術為內涵,以特色產業為載體,僅用兩年的時間,就在荒蕪的海灘上建立了100多家企業,形成了一個產業特色鮮明、發展潛力巨大的產業基地。這既是科技部和遼寧省委、省政府實施結構調整戰略的品牌,又是綏中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敢闖新路、艱苦奮斗、創造發展的奇跡。希望綏中濱海經濟區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把綏中濱海經濟區建設成為聞名國內外的黃金海岸、生態新城。

  綏中縣委書記、綏中濱海經濟區管委會主任田樹槐表示,綏中濱海經濟區作為遼寧沿海經濟帶起點,按照“海岸中關村,生態新城區”的建設目標,從2009年4月全面開發建設起,就始終堅持基礎設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3方面快速同步推進。通過邀請企業參與評議的方式嚴格規范管理,全力打造全國最優軟環境。目前,綏中濱海經濟區起步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已全部完成,能夠滿足入駐企業從建設到投產的全部需求。綏中濱海經濟區已有287家高新企業入駐,協議投資529億元,其中有150家開工建設,50家建成投產,產業集群初具規模,聚集效應逐步顯現;秦始皇行宮遺址公園、東戴河國際旅游新城等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整個園區建設速度飛快,發展勢頭強勁。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