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自2010年4月8日與北京中關村電子產品貿易商會合作建立中關村電子市場調解機制以來,通過司法與行業的良性互動,充分激活和規范行業發展的自我修復機制,將矛盾糾紛的化解延伸到電子產品交易的第一線。一年多以來,以委托調解的形式,累計向中關村電子市場調解委員會移送有訴前調解意向的民事糾紛43件,有32起糾紛得以調處,訴前糾紛化解率達到了74.4%, 涉及中關村各大賣場的民事案件與往年相比也大幅減少,成效顯著。
雖然,中關村電子市場調解機制在訴前化解糾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法院在調解機制的運行中,也發現社會輿情對中關村各大電子賣場品牌形象的不良評價仍未減弱,各大電子賣場的消費者投訴數量仍在緩步上升,電子產品的盜版、侵權問題仍屢禁不止。上述問題的存在,不僅關系到行業自身的發展,更關系到區域知識經濟的整體質量,甚至將會影響到區域內的整體投融資環境和國際形象。為此,海淀區人民法院沒有滿足于調解機制已取得的現有成效,而是更加著力于通過延伸司法審判職能,以充分發揮法院在化解社會矛盾、參與社會管理中的能動作用。
為落實上述工作思路,進一步促進中關村電子賣場健康、有序發展,強化核心區電子產品的品牌形象,海淀區人民法院在調解機制運行中,通過定期發布賣場訴訟案例和訴前調解案例、發送司法建議等形式推動電子賣場管理者健全機制、堵塞漏洞,提升管理水平;通過與商會負責人、賣場管理者進行座談、交流,對特邀調解員、賣場投訴處理人員進行業務技能培訓,指導行業協會、電子賣場積極、主動應對、調處行業內糾紛,引導賣場經營管理者提高依法管理、從嚴治理的意識,激發行業協會提高服務和行業自治的意識。
近日,中關村電子產品貿易商會居中斡旋并最終調停成功的微軟(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微軟公司)訴中關村電子產品行業三知名商家軟件注冊權侵權案,便是其中的典型實例。
2011年1月,中關村電子產品行業知名商家“雨辰視美”、“運通時代”、“神州天海”三家公司及另外九家公司(非中關村地區),被微軟公司以軟件注冊權侵權為由訴至法院,要求被告各公司賠償經濟損失100萬元。在得知這一消息后,中關村電子產品貿易商會主動與三家公司負責人聯系,經了解和分析案情后,認為微軟公司已就軟件侵權內容在訴前采取了合法、完備的取證手續,涉訴商家敗訴風險極大。但微軟公司此舉并不僅僅是索要賠償,而是希望通過糾紛的裁決,開拓其在中關村地區各大電子賣場的銷售業務,提高經銷商上游廠家的電腦產品軟件預裝率,推行裝機軟件正版化。如上述糾紛得不到妥善解決,一方面會造成涉案商家背負巨額債務,影響企業自身經營和行業信譽;另一面,雖然微軟公司可能勝訴,但也會給其產生負面效果,即其產品可能會遭受行業內商家的集體抵制,不利于其開拓市場。基于上述利弊分析,商會領導與三家公司負責人達成一致意見,提出以中關村電子市場調解委員會和電子產品貿易商會的名義,出面與微軟公司進行談判,力爭達到雙贏的效果。經過多次與案件受理法院以及微軟公司的協調、斡旋,最終達成庭外和解協議,被告商家承諾了在其銷售的固定比例電腦產品中使用微軟操作系統,微軟公司承諾適當提高商家在其產品進貨、銷售中的優惠,同時商會將在行業內推廣上述解決方案,力爭提高微軟公司產品在中關村電子產品行業內銷售份額,徹底實現了雙贏的結果。
該案件的圓滿解決具有如下重要指導意義:一是為訴調對接機制處理重大矛盾糾紛探索了被動調解轉為主動調解、特邀調解轉為行業組織調解的新路徑;二是糾紛解決所產生的示范效應促進了行業內部企業經營管理措施的完善,增強了有關企業尊重知識產權、守法誠信經營的意識;三是為以源頭治理為抓手,推動行業走向良性、健康的發展道路,促進市場繁榮穩定和社會整體誠信開辟了新的工作思路;四是為人民法院通過司法手段進一步提升參與社會管理的水平,創新了工作方法,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