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可以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對技術創新發揮促進作用。橫向集群主要是價值鏈相同或相似環節的集聚,這使得相同資源(技術、人才、公共平臺等)可以得到迅速積累和充分利用,有效降低行業總體創新成本,大幅增加實現技術突破的可能性。中關村在集成電路設計、疫苗、重大疾病治療藥物等領域的產業集群和技術突破就屬于這一類型。縱向集群主要是價值鏈上下游相關環節的集聚,這使得產業上下游相關環節之間能夠形成有效互動,從而加快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的步伐。
中關村網絡通信產業就形成了包括標準、芯片、基站和網絡設備、終端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并且形成了產業鏈整體發展的良好勢頭。中關村軟件產業集群則兼具縱向和橫向交織的特點,縱向上覆蓋了從系統軟件、支撐軟件到應用軟件全部鏈條,以上下游聯盟的形式增強競爭力,鏈條上的每個環節則集聚了大量軟件企業,這使中關村軟件產業顯示出強大的技術突破和集群創新能力。可以看出,產業集群對中關村技術創新能力已經形成了正反饋推動。
二、高新技術產業聯盟――合作創新的優勢競爭力
全球技術進步加快和專業分工的復雜化使得企業必須把創新的目光從企業內部轉向外部,產業聯盟的出現為企業打開一條渠道,通過企業之間的資源互補和合作開發實現聯合創新,提升創新空間,挖掘創新潛力。
中關村以中小企業居多,產業聯盟加強了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與聯動,共同抵御技術創新風險,打造出整體品牌,形成合力參與市場競爭。3年的時間,中關村已經涌現出十多個產業聯盟,分布在IT、新材料、環保等多個產業領域。2002年10月,中關村首個產業聯盟――TD-SCDMA產業聯盟成立。從那以后,閃聯、長風軟件聯盟、SCDMA產業聯盟、下一代互聯網產業聯盟、創意產業聯盟等相繼誕生,產業聯盟成為中關村自主創新力量中新的活躍因子。
多家企業圍繞原始創新的技術標準,成立產業聯盟,成為中關村的一種新型產業組織形式,并逐漸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高新技術專業園――產業集群、產業聯盟的沃土
專業園作為高技術產業在區域經濟中發展的一種創新模式,因其特殊的作用機理而備受青睞。進入新世紀,高新技術產業的細化和新興領域的出現,通過細分產業的發展促進整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得到了世界各地政府的重視,高新技術細分產業的空間需求和專業化集聚也開始成為區域經濟尤其是高新技術園區經濟發展所關注的熱點。
不同的細分產業對區域要素條件有著不同的需求和偏好,需要專業化的空間來承載,細分產業的發展依賴于產業在空間上集聚以解決創新要素(人才、資本、技術等)集聚問題。例如軟件產業的發展需要軟件人才豐富、信息網絡設施完備;影響消費電子產業布局最重要的區位因素主要是接近消費者市場、創意人才豐富;而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關鍵在于當地是否具備信息暢通、文化氛圍濃、創意人才豐富的要素條件。因此,針對不同細分產業對空間特性需求不同的特點,需要在合適的產業空間進行集聚發展;另外一方面,通過細分產業在專業化空間的集聚,又能發揮集聚效應,更好的促進細分產業的發展。
中關村科技園區通過專業園來發展不同的細分產業,各專業園各取所需,不僅避免了園區內部各產業空間之間的惡性競爭,而且為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和聯盟的形成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天時、地利、人和。在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內,云集了國內外上千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70%為IT產業,形成以聯想、華為等國際知名的民族品牌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集群和以NC產業聯盟、AVS產業聯盟、IPV6產業聯盟、創意產業聯盟等產業聯盟的成立為標志的產業聯盟。
進入二十一世紀,產業集群和產業聯盟已成為中關村新的優勢競爭力。而隨著對整個園區發展思路認識的不斷深化,中關村成功地開創了一條政府通過配置市場資源,進而為企業提供創新環境的全新發展路徑。以原創技術貫穿產業鏈條使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以支持AVS等標準確立為產業打造高端技術;以綠色行動綱要、綠色通道的實施以及中關村計算機節這一招商引資平臺來改善和創新金融體系;以高新技術企業服務平臺提高服務效能;以快速完善園區路網建設解決園區飛速發展的交通需求……在企業的不斷成長中,中關村園區不斷調整政府服務,營造產業集聚和聯盟環境,為企業實現自主創新成功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