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問道”中關村(一):創新動力從何而來?

日期:2011-04-25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字體: ]

   創新動力不足、成果難以產業化、企業融資困難,這是困擾著我國自主創新的三大難題,作為我國首個自主創新示范區,北京中關村在這些領域開始了大膽的探索。本臺《新聞聯播》從今天起,推出三集報道《“問道”中關村》,尋找破解這些難題的新思路和新做法。今天播出第一集:《自主創新:動力從何而來?》

    中關村就像是個試驗田,許多體制機制的創新都是從這里開始,比如說第一個知識產權法庭、第一家不核定經營范圍的高新技術企業,而就在不久前,又一個新生事物在這里誕生,這就是我國首個跨層級、跨部門的創新服務平臺成立,那么這個平臺究竟新在哪里呢?

    來到這里,第一個感覺這就是一個普通的辦公場所,但每個工作人員的身份卻各有不同。

    北京29政府部門的人坐在一起,目的只有一個,為中關村自主創新解決政策難題,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將中央部委、北京市的政策資源同中關村的創新資源有機結合起來,郭洪說,這是體制機制上的重大突破,而這個突破帶來的一個又一個政策堅冰的破除。平臺運行不到四個月,工商管理改革、企業創新稅收政策改革都全面鋪開,尤其是中央單位股權激勵試點終于邁出了重大一步。

    十年的時間,在股權激勵上,中關村只出了聯想一家,而在這個新平臺里,阻礙高新技術企業的“產權”、“所有制”束縛被破除,配套政策逐步完善,短短四個月的時間,中關村就有50家企業開始啟動試點。

    在龍芯的物理設計團隊實驗室里,負責人告訴我們,這里的十多個技術人員都已經成為了龍芯公司的股東。

    范寶峽說,過去可不這樣,腦子里只有技術,市場好壞跟自己沒任何關系,雖然公司也想了很多辦法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但在范寶峽他們眼中,這些招兒很難長期有效。

    僅存的激情最終被股權激勵點燃,范寶峽說,他至今忘不了當時簽約時的興奮勁兒。

    雖然只有面粉,但范寶峽和他的團隊的干勁明顯不一樣。不僅主動和市場對接,而且許多設計都超前進行。企業效益從去年起成倍增長,管理者對未來也有了一份豪氣。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