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翹動地球。”這句阿基米德的名言從華旗資訊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國者”)副總裁祁燕口中說出來的時候,不必詫異。在她的眼中,金融往往就是那個支點。這個支點甚至決定一個科技企業的成敗。上周,記者跟隨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來到愛國者。記者發現,早在10年前,中關村就已經針對小微企業開展起融資環境的系統化布局。如今,像愛國者這樣已經成長起來的知名企業,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這一體系的建設。
貸款讓愛國者駛入快車道
當年收入增長50%
2001年,已經小有名氣的愛國者遇到了企業發展最為緊迫的階段。對于一家正在迅速成長的小企業,面臨著擴張發展期——急需充足資金投入宣傳、研發、渠道拓展等問題,2000萬元的流動資金缺口正成為這家小企業發展的絆腳石。
提起當年的融資情形,如今已升任為愛國者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的馬捷依然感慨良多。“當時銀行有嚴格的限制,只認房產、機器設備這些實物,有這些才給放貸款。沒有房子就別想貸款了。”馬捷直言。
對于像愛國者這樣的科技型公司,輕資產、多專利是普遍現象。知道貸款不易,2001年以前的愛國者,一直都是謹小慎微,幾乎沒有從銀行口袋中拿過錢。可是2001年,愛國者處于擴張的關鍵時期,如果資金充裕、使用得當,很快便會占領市場,贏得品牌。相反,如果資金不足,投入不到位,機會稍縱即逝,企業也就難以躍升到新的發展量級。
一籌莫展之時,他們找到中關村管委會。當時在任的一位管委會領導,帶著愛國者管理層和北京銀行中關村事業部的領導,直接來到了位于中關村南大街的中關村科技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擔保”)。這家公司一年前剛剛建立,主要任務是為中關村的科技型企業融資提供擔保服務。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某種意義上上說,中擔保的出現,給中小企業帶來了融資希望。他們可以通過擔保公司最終實現貸款。由于中擔保的參與,愛國者很快從北京銀行拿到2000萬元流動性資金貸款。由此,愛國者踏上了快速列車,當年收入就增長了50%。
政府開始行動
信用社會雛形開始顯現
就在愛國者獲得2000萬元貸款的兩年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于2003年9月批復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同意將北京市等城市作為小企業信用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的批復》,同意將長春市、成都市、太原市、浙江省臺州市及北京市(包括通州區、中關村科技園區)作為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試點城市。
作為試點地區,中關村探索新的方式,通過成立企業信用促進會,建立企業“信用檔案”,拉動中關村的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至此,中關村有了第一家負責企業信用評級、管理的非營利性機構——中關村企業信用促進會。
那一年,愛國者也成為最早加入該協會的企業之一。
“信用促進會集納了企業、政府、第三方認證機構、銀行等機構的信息。”中關村信用促進會秘書長劉英告訴記者,對于新入會的企業,信用促進會將推薦經過國家批準的信用征信公司為企業“信用征信”,建立企業“信用檔案”。
對于已經入會的企業,每年都要接受第三方信用評級機構對企業的信用評級,對有信用失范行為的企業給予警告或處罰。目前已有8家評級公司、5家征信公司成為信用促進會的指定第三方服務機構。
相比國外,中關村信用促進會的信用征信標準更為嚴格。分為AAAZC、AAZC、AZC、BBBZC、BBZC、BZC、CCCZC、CCZC、CZC三等九級,其中ZC表示的是中關村。嚴格的評級,帶來的是銀行的信任和信用誠信企業較高的成功貸款率。“以前是我們幫著企業找投資商,現在是銀行、投資商主動找上門讓我們推薦需要融資的企業。”劉英說。
如今,中關村企業信用促進會會員總數近3300家。
從信用到擔保再到銀行
金融聯動助力企業貸款
如今在中關村,一張中關村小微企業融資的網絡框架已經形成——從信用、擔保公司再到銀行。他們相互合作,信息共享。
自從加入中關村信用促進會,愛國者享受到的融資便利也接踵而至。信用促進會出具的信用報告不但可以獲得銀行的認可,而且還可以申請到政府項目,甚至在年度審計上有政策資金扶持。
有數據顯示,中關村信用促進會會員,累計有8200多家次企業使用各類信用產品共計1.1萬余份。
目前,促進會的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了與人民銀行信用信息系統的信息共享。與此同時,銀行與擔保機構的合作也在穩步推進。北京銀行中關村分行行長助理謝強華告訴記者,北京銀行的小微企業客戶中,60%是中擔保的客戶。他們與中關村科技擔保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共同下戶、聯合評審、獨立決策、風險共擔”的業務操作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探索了“見貸即保、見保即貸”的緊密合作模式。
“北京市設立中關村擔保公司,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園區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還要支持符合北京市各項產業政策和有利于北京市經濟發展要求的各種中小企業。”中關村科技擔保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國梁說。
到2010年底,中擔保已累計為8192個項目提供擔保,擔保總額400億元。被擔保的企業當中,有79家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成功上市,有超過600項以上的國內領先的技術創新應用。
楊國梁告訴記者:“2011年,中擔保規模達到了120億元,按照行業內的凈資產的倍數看,倍數已經達到凈資產的10倍以上。我們現在與18家北京市各類銀行各類機構合作,保證了擔保借貸債權人的零風險,沒有給任何銀行造成不良資產。這些數據也足以說明,我們在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當中的一個實際的作用。”
超8200家次企業受益
打造全國科技型企業融資中心
從銀行實物抵押貸款這條幾乎惟一的融資死胡同,到構建信用促進會,再到14家銀行在中關村設立專營機構,推出幾十種融資產品及中關村管委會眾多的貸款貼息政策等等,中關村正在成為中國科技金融的中心。
2006年,中關村率先開展中小科技型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試點。201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做出《關于同意在中關村開展知識產權投融資服務試點的批復》,截至2011年9月末,交通銀行、北京銀行、中國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多家銀行累計為489家中關村科技企業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1288筆,累計76億元,其中2011年新增142筆,共計13億元。
2007年9月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和中關村管委會在中關村聯合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貸款試點工作。根據人行營管部的數據,截至今年8月末,北京轄內中資商業銀行高新技術產業人民幣貸款余額(不含票據融資)895.8億元,比年初增長9%,信貸支持高新技術企業1161戶,同比增長超過23%。
來自中關村管委會的數據顯示,北京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等14家商業銀行在中關村設立專門為科技企業服務的信貸專營機構和特色支行。信用貸款、信用保險及貿易融資、知識產權投融資、小額貸款、企業聯保貸款、認股權貸款、股權質押貸款、并購貸款等創新試點工作在這些銀行間紛紛開展起來。
以上試點,共為208家企業提供432筆信用貸款,授信額度105億元。累計為489家企業發放1288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發放金額76億元。積極推進信用體系建設,累計有8200多家次企業使用各類信用產品1.1萬余份。推動擔保融資不斷深化,累計為近萬個項目提供擔保,擔保總額468億元,發行了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和集合信托計劃。商報記者 張曉東
相關報道
銷售合同也能貸款
北油所開啟融資新途徑
銷售合同能否從銀行貸款?北京石油交易所開啟了這扇融資新大門。近日,北京石油交易所宣布,他們已與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一起開發出針對中小企業的“油信通”融資模式,上個月已有一家會員企業成功獲得融資。
“油信通”是北京石油交易所聯合金融機構為會員提供的一項全新融資模式。針對科技型企業“輕資產”的特點,北油所引入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由它們對這些中小企業的供銷合同及應收賬款進行信用評估和承保,然后以上述合同及應收賬款作為抵押,到銀行去申請貸款。如果一個企業手里有不低于1110萬元的合同,最高可在建行貸到1000萬元,其融資成本視信用等級在8.64%-12.6%不等,其中包括70.15萬-82.35萬元的利息,5萬-9萬元的中介服務費,以及11.25萬元的信用保險費用。融得的1000萬元,在半年內可以隨用隨取。北油所的一家會員企業代表稱,這樣的融資成本“還是比較低廉的”。
據了解,今年以來,北油所先后與銀行、擔保公司、貸款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20余家金融機構合作,研究解決北油所會員的融資問題,降低企業融資門檻、縮短融資周期、減少融資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