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3日),衛生部公布了北京公立醫院改革的思路和舉措——北京公立醫院改革將按照管辦分開、政事分開、醫藥分開的思路,實現三步走。
第一步:管辦分開成立醫管局
本市公立醫院改革的第一步是管辦分開。目前,北京市醫管局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中,以國有資產出資人的身份辦醫院,負責市屬醫院人、財、物的管理。
所謂管人,主要是管院長,推出一批職業化院長,加強對院長的績效考核;管事,就是負責醫院的基礎管理、內部運行及改革,對醫療服務行為實行規范化、專業化、精細化的基礎管理,推進醫療、康復、護理分開的醫院分級管理;管資產,就是要對醫院投資、規劃、發展、成本核算等資產情況進行管理。
醫管局成立后,市衛生局負責制定規劃、準入、標準、規范,并承擔醫院醫療質量和用藥安全等行業監管職能。
第二步:政事分開派駐監事會
目前的醫院是按事業單位管理,公立醫院改革啟動后,將建立法人治理結構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市醫管局只對醫院的重大事項進行管理,具體的事務醫院將擁有充分的自主權。市醫管局將向醫院派駐監事會,確保醫院的公益性和良性發展。
醫院實行監事會監督下的院長負責制,醫管局對院長實行目標管理制,并以公益性與良性發展為核心對醫院進行嚴格的績效考核。然后根據考核情況,確定院長的薪酬和是否續聘。
醫院內部實行全員聘用、上五險一金、合同管理,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實行評聘分開。醫院員工實行績效工資,個人績效工資收入要占工資總收入的80%,體現“勞有所得、多勞多得、優勞優得”、“向關鍵崗位、一線崗位傾斜”。
第三步:醫藥分開以醫養醫
為了實現從目前的以藥養醫向以醫養醫的轉變,本市將建立財政、醫保和價格聯動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首先,醫院基本建設、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離退休人員經費、公共衛生任務和政策性虧損,將由政府買單。
此外,醫保部門將探索按人頭付費、總額預付等支付方式,通過付費方式改革,從機制上解決以藥養醫問題;價格部門將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調整,從而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科學合理地提高醫務人員待遇水平。醫療服務價格將實行分級診療、分類定價、優質優價。同時,本市還將繼續完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擠掉藥價中的水分。
不過,首醫委相關負責人坦言,在目前價格、財政、醫保的補償機制尚未完全到位的情況下,實施醫藥分開的條件尚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