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專家在昨天{18日}舉辦的中關村創新論壇上表示,中關村創新科技園區(下稱中關村)目前只是產業“集聚”而非產業“集群”。這是制約該園區發展的主要瓶頸。專家建議,繼續推動國家科技金融創新,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進行融資,支持股權投資的快速發展。
重點建設“兩城兩帶”
會上多位專家指出,中關村企業的集聚存在脆弱性,集聚效果不明顯,企業和機構間的產業和技術關聯性不強,缺少與區內產業配套的外商投資。
有專家認為,中關村尚未建立完善的風險投資體系,僅依靠園區內的風險投資機構難以扶持缺乏資金的優秀項目和創業者,也不能形成高技術產業集群,對大型高技術創新項目更是無能為力。這使產業技術與資本無法自由組合。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王汝芳建議,大力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的集群發展,在中關村重點建設“兩城兩帶”。“兩城”指未來科技城和中關村科學城(9.17,0.00,0.00%);“兩帶”指海淀北部、昌平南部和順義部分地區構成北部研發服務和高技術產業帶,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興和通州、房山部分地區構成南部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
著力加強科技金融創新
王汝芳認為,相關部門和企業應積極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包括推動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以及支持特色金融機構的順利發展。
王汝芳表示,要繼續推動國家科技金融創新,支持股權投資的快速發展。比如,鼓勵境內外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設立和促進發展政府引導基金對創業投資機構進行風險補貼,支持境內外個人和機構開展天使投資等。
他還建議開展科技金融先行先試的試點,包括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差異化監管試點等。“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融資特點和傳統企業有很大的區別,所以監管模式和監管方式也需要配套。”他表示,未來相關部門將進一步完善支持中關村創新創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包括目前正在加快建設的人才特區、不斷完善創新驅動發展趨勢、推動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以及大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等。
另外,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海淀區科委主任王際祥也認為,要著力加強科技金融創新,“下一步要在初創期企業投資、企業信譽體系建設、政府股權投資模式創新等方面積極展開探索與研究,不斷完善核心區科技金融創新政策體系。”
截至目前,中關村核心園區股權投資機構達到288家,股權激勵試點單位達到23家,境內外上市企業達到189家。今年3月,中關村政府與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等機構簽署了5方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納斯達克海淀工作站,企業海外上市渠道將更加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