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崛起創客群體

日期:2014-12-09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字體: ]

近年來,中關村(000931,股吧)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正活躍著這樣一群人: 他們熱衷于創意、設計、制造,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他們充滿開源、眾籌的理念和互聯網精神,創造了包括電子服裝、3D打印、可穿戴設備和智能家居等 產品;他們正在吸引越來越多對硬件制造、軟件編程、工業設計、互聯網等技術感興趣的人群加入。

  這個群體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創客。

  或許今天,你會覺得他們是異想天開,產品也還不夠成熟;但或許明天,正是他們創造了另一個制造業的微軟王國。

  在過去幾十年里,在信息革命的浪潮下,一場互聯網革命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深刻改變。今天,信息革命還在延續。這些創客們正在把互聯網的力量從虛擬世界,延續到更廣泛存在于現實世界的制造業中,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變革,推動信息革命更深層次地改變世界。

  15歲CEO的創客路

  黑框眼鏡,瘦小身材。今年15歲的王逸翛是一個外貌看似普通,剛上高一的學生。

  “我想走一條和普通人考大學不一樣的路。”

  “創業伙伴說,晚上才是上帝給我們的主戰場。”

  “對于我來說,創客空間孵化了我這個人,而不是某個項目和產品。”

  當這些話從臉色稚嫩的王逸翛口中說出來時,記者感受到了超越他年齡的思想和成熟。

   曾在公開場合輕松“黑”進小米路由器,還利用特斯拉線圈原理做出了“人造閃電”的王逸翛從小就愛拆各種玩具,6歲正式接觸電子電路。發現他獨特的愛好 后,曾一心想培養王逸翛學小提琴的父母改變了想法,創造各種機會讓他接觸模擬電子、數字電子,再到微控制,并一路走到了今天。

  如今,由王逸翛的父親擔任法人代表的科技公司已經進入注冊階段。該公司和產品的實際管理者正是王逸翛本人。而團隊的聯合創始人則是兩名比他大6歲的名校大學畢業生。

  “創客運動從美國硅谷來到中國大約是2009年,而我是去年才知道"創客"這個概念。”王逸翛說,“互聯網的力量,讓我進入了Maker這個圈子。我在這里結識了自己的創業伙伴,形成了自己的產品和項目。”

  對一些人來說,“創客”一詞還很新鮮。事實上,它源自英文Maker(制作者)和Hacker(熱衷電腦科技的人)的綜合釋義,是指利用開源硬件和互聯網將各種創意變為實際產品的人。

   如今,中關村正活躍著一大批這樣的創客,他們將制造業搬到了自己桌面上,電子服裝、健康手環、智能手表、四軸飛行器、多功能游戲手柄、導電墨水、食物烹 飪器……用戶能想象到的產品都有可能在他們手中實現。這些創客們既有從國際大公司辭職創業的技術人員,也有從大專院校出來的博士、碩士們,還有一些上學的 學生。

  如今,許多創客也實現了從創意向創業的轉化過程。

  從一家國際大公司中國研究中心辭職后,賈翼和他的十幾個伙伴 聯合成立了小云科技。如今,由該公司和其他單位聯合開發的7臺空氣監測儀在APEC會議期間被部署在雁棲湖周邊,為會場周邊提供空氣實時監測;清華大學汽 車工程系碩士生王世棟和他的紫晶立方團隊,將汽車研發的思路和經驗用于3D打印機。憑借良好的質量和平民價格,他們的3D打印機正在走入千家萬戶,產品一 直位居淘寶3D打印機銷售前三甲。

  創客們的夢想實驗室

  不論是王逸翛,還是賈翼,位于中關村海龍大廈南側樓的北京創客空間都是他們經常愛逛的一個地方。

   這個設計風格獨特,專門針對創客的公共服務平臺和孵化基地,是全球創客網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創客空間。這里沒有一個個格子隔開的工 位,只有公用的材料箱、工具墻和不分界限的實驗平臺。占據整面墻的工具格子里,小電鉆、激光切割機、砂紙等各種工具免費取用。

  目前,創客空間在北京擁有創客會員超過300人,影響人數超過10萬,擁有超過1000平方米的活動場地和300平方米的原型加工基地以及最完備的加工設施與設備。

  “從最早的社區,到后來的交流和工作坊;從成為活動的主辦方和提供者,到和企業合作孵化一些項目;從現在為創業團隊更多專業化服務,到未來還會成立相關基金,創客空間的服務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創客空間創始人王盛林向記者介紹。

  目前,創客空間與深圳富士康等制造企業成功合作,生產加工了多個創客產品,并與風險投資機構合作建立了以產業鏈為支撐的孵化中心,利用專門的投資基金支持孵化器內創客項目。

  作為具有加工車間、工作室功能的開放實驗室,創客空間是創客們共享資源和知識、產品發明和實現的場所。創客空間將創意、發明、創新、創業轉化為一個有機的過程,成為創業的集散地和創新社區的中樞。

  近年來,全球已發展1000多個可分享生產設備的創客空間,啟動了數萬個創客項目。自創客概念傳到國內以來,國內具有一定規模的創客空間有12家,其中最早成立的北京“創客空間”和上海“新車間”、深圳“柴火創客空間”、杭州“洋蔥膠囊”等較為出名。

  在中關村,目前已經涌現出以北京創客空間、清華創客空間、硬創邦、土曼、北京石油化工學院JoyHouse為代表的一批創客機構。其中,清華創客空間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工業工程系發起的學生創客機構,2013年成功舉辦全球創客馬拉松北京站,2014年承辦教育部“共筑夢想——中美青年創客大賽”。

  據透露,2015年清華大學李兆基科技大樓將落成。屆時,清華創客空間將設置在科技大樓中,并占據約16500平方米的空間,將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大學創客空間。

  “中國是全球創客運動不可或缺的地方,這里有巨大的市場,也有著強大的供應鏈和產業鏈。”王盛林表示,“我們希望未來讓創客空間成為一個社會開放的創新源地,把硬件、軟件、算法、基礎學科和產業更好地結合,為大家提供更好的土壤和服務平臺,誕生更多更有意思的項目。”

  獨具特色的中關村創客

  如今,創客作為一個新生群體和新型創業形態正在蓬勃發展。中關村依托自身獨特的資源稟賦和創業環境,也正在形成獨具特色的創客群體和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關村正在初步形成了創客創業的生態要素。截至目前,中關村地區創客數量及創客氛圍日益活躍,創客空間、硬件供應商、科技企業孵化器、眾籌平臺等業態要素完備,已初步具備有助于創客創業的相關業態,形成良好的創客創業的生態系統。

   中關村也擁有優質的創客項目和團隊。中關村的創客群體主要來自大企業的技術人員、高校院所的學生等,創客綜合素質較好,在創意想法、產品設計、知識儲備 等方面優勢突出。同時,創客項目能夠獲得各類創新型孵化器的創業服務支持,能夠獲得更加便捷的眾籌平臺支持,能夠獲得各類創投基金的關注,再加上媒體的宣傳優勢及中關村管委會等政府部門的支持,使得創客的創業項目成功率更高。

  中關村也形成了一定的創客文化影響力。通過創客空間的日常性活動以及大眾化的創客主題活動,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在自主分享、開放交流的氛圍中激發創意。創客文化在逐漸影響北京市的科技教育氛圍,為高校創新教育、中小學科普培育提供嶄新視野和工作方式。據清華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孫宏斌透露,清華大學決定將每年11月的最后一個周六定為“清華創客日”。清華大學計劃明年在校內設立創新創業輔修學位,持續兩年,共計20個學分,以支持更多的創客行動。

  在王盛林看來,中關村創客的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如今又步入了一個新階段,并呈現一些新特點,更多地和產業融合、更多地和教育融合、更多地和整個創新創業體系融合。

   “跨界、跨產業創新才會有新的產品,而北京是各領域、各產業頂尖技術人才、文藝人才和資本機構云集的城市,這使得中關村創客群體更加多元化,更具跨界協 同創新及創業精神。”王盛林表示,“中關村創客群體的技術積累、對互聯網的理解和創新思維都可能是全國最好的,他們在軟件創新方面也是全國最好的,這些都 成為中關村創客群體的核心競爭力。”

  《長尾理論》作者、《連線》雜志主編克里斯·安德森在新作《創客·新工業革命》中預測:未來十年,人們會將網絡的智慧用于現實世界,創客運動將扮演助推器的角色,讓數字世界真正顛覆現實世界,推動劃時代的全民創造新浪潮,掀起新一輪工業革命。

“在這股浪潮中,未來可能會在各行各業都有非常多的智能硬件產品和智能硬件創業者涌現。我們希望未來能更好讓資本和項目、市場更有效地結合,同時打通北京、深圳、上海甚至是與全世界溝通的橋梁。”王盛林表示。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