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管委會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到9月,中關村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25205.6億元,同比增長12.5%;預計2015年全年收入超過4萬億元,增長15%左右。中關村憑借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主導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繼續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
幾天前,一份名叫“2015德勤—中關村高科技高成長20強”評選榜單在京發布。這個榜單主要依據企業過去三年的收入增長率,在近萬家企業中進行篩選。從 入選企業來看,主要集中在移動互聯網、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位列榜首的北京億心宜行汽車技術開發服務有限公司,憑借互聯網代駕業務起家的“e代駕” 品牌,三年平均收入增長超出40倍,平均增長率達4332%。而分列第二和第三位的北京中交興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志能祥贏節能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的三年平均收入增長也分別達到20倍和10倍。
在全國乃至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是中關村維持“逆勢”較快增長的秘訣之一。1到9月,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移動互 聯網和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衛星應用產業、生物和健康產業、節能環保產業、軌道交通這六大優勢產業,以及包括集成電路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裝備與通用航 空產業、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內的四大潛力產業集群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實現總收入18355.4億元,占示范區總量的72.8%,同比增長8.9%。
總收入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大半,隨即也帶來了經濟增長、效益質量的顯著提升。前9月,中關村億元增加值需從業人員405人,較上年減少45人,人員消耗 下降10%,是全市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效率提升的同時,利潤也相應增長。前9月,中關村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2010.4億元,同比增長14.9%。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中關村的涌動愈發熱烈。1到9月,示范區新創辦科技型企業18399家,同比增長25%。以《福布斯》評選的2015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為例,中關村示范區上榜9人,占北京市的70%,占榜單約三分之一。
圍繞“創客”需求的服務業也在快速成長。自中關村創業大街開街以來,日均孵化創業企業達1.6家,平均每天有一家企業獲得融資,平均每家企業融資500萬 元。10月11日,隨著全新的“中關村大街發展規劃”發布,一條“升級版創業大街”的規劃浮出水面,中關村創新創業資源高度密集區進一步擴容,約有36座 寫字樓、68.5萬平方米的辦公空間將根據既有產業稟賦轉向服務創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