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起點創投查立:中關村混的未必都是合格的創業者,只要目標對死也堅持

日期:2015-11-05  來源:網易科技
[字體: ]

“如果要從地域劃分上談中國的創投版圖,首先應該把北京從這份地圖上忽略掉,這樣對比起來才比較公平。”查立認為,今天的北京創業氛圍已經炙熱得不大正常,創業者布滿大街小巷,商業計劃書滿天飛,融資估值高得出奇。

  風投行業里,從某種角度看,天使輪投資可以說是風險極高且更考驗投資者思辨能力與眼光階段。天使投資人如何尋找、判斷和決策優質項目?如何看待早期做決策時容易犯的錯誤?就國內天使投資人如何看待從地域劃分的中國創投版圖,專訪了起點創投創始人查立

起點創投查立:談中國創投版圖這事兒別帶著北京

  查立:曾先后在ZiffDavis等跨國媒體巨頭公司擔任管理角色,后創業并擔任英國上市公司MoPo的亞洲CEO,與軟銀中國共同投資創立技術創新孵化機構,建立起點創業投資基金,并設有“起點創業營”眾創空間等,著有《給你一個億,你能做什么?》。投過的項目包括:31會議網、美食送、獵上網,澤方能源,BOBO網,速溶360,臥龍閣,趨數科技,健路生物等創業公司。

  在一個“從沒趕過帝都藍,縱談創業也枉然”般的年代,創業者、投資者和投機者,齊齊瘋擁北京。一時間,掃碼推廣App的禮品堆放在擁擠的CBD人行道 上,招聘合伙人的消息寫滿創業大街的咖啡館里,行業沙龍上90后小朋友動輒大談顛覆BAT,沙縣小吃咀嚼著米粉的牙縫里時不時蹦出上億額度的融資大計。

  這就是被貼滿了創業標簽的北京。“一個人的夢游,像奔跑的犀牛”,歌詞里這樣說。

  北京的創業熱里有太多政治和人為的成分

  首先,“如果要從地域劃分上談中國的創投版圖,首先應該把北京從這份地圖上忽略掉,這樣對比起來才比較公平。”查立認為,今天的北京創業氛圍已經炙熱 得不大正常,創業者布滿大街小巷,商業計劃書滿天飛,融資估值高得出奇,各級各地領導出入于各創業空間和孵化器、也許可以用“虛火太盛”一詞來形容。創業 從本質上卻應該是市場經濟,由市場選擇決定。

  為什么關于北京創業大街的話題今年這么熱?“因為總理去了,部長去了。”查立坦言:“但是你在這個創業大街里究竟看到了多少不錯的創業項目?創業大街 究竟是做什么的?其實這未必是保證出創業好項目的地方。站在不同的角色位置,人們對創業支持的出發點不一樣,包括對商業模式的看法,所以也有了比如為緩解 就業壓力等原因而對創業的提倡。”

  不可否認的是,最早的一批中國互聯網創業者也曾借助著中關村政策扶持迅速興起。但查立認為中關村的青春期其實早已經過去了。“我覺得現在很多創業者只是響應了總理的號召,而不是響應了自己的內心召喚去創業。所以前面出來了一大堆假創業者。很多時候說的都是大話空話。”

  其次,對于北京創業的地緣分析,他覺得雖然政治地緣優勢很明顯,但相對于有著獨特產業基礎優勢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并沒有自身的太多地理位置優勢, 比如上海與蘇州、溫州、杭州和南京等地相距不遠,有著天然優質的大片產業基地可以依靠和改造;而珠三角也有制造類的、電子類的、化工類的很多基礎設施可以 依靠,但北京并不具備這種優勢。比如做機器人創業的公司,其實靠近供應鏈和客戶是最重要的,所以往往集中在南方。

  最后,查立認為,對“大眾創業”和“大眾創新”的核心是在于“創新”,但應該先清楚“創新”究竟是一個什么概念。“突破常規就是創新,有時候‘反動’ 就是創新。我們為什么需要創新?比如這件事兒沒法兒再推進了,需要想辦法把它改進甚至推翻重建,這就叫創新。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從地心說到日心說,人類的 思想都是這么不斷地推翻更新的。”基于此,查立對打車軟件Uber與互聯網金融交易激賞有加。

  地緣文化優勢與慣性帶來創業風格差異

  查立覺得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本來就應該天然地使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創業變得更加公平,并形成地區特色。

  “有些地方集中優勢打造一家可做門面的公司,以致于造成幾乎沒有后續的創新力量。”即便從這樣打造出的大公司里面走出來的人繼續創業,也無法形成主流。主流創業仍與地域有很大關系,比如長三角與珠三角的豐富供應鏈帶起的制造業。

  另外,今天看來仿佛談創業已經默認為就是互聯網創業也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互聯網項目泡沫過多,所以我們也看一些新材料方面的企業。對于中國經濟來 說,未業十年里肯定還是世界大工廠。”至于制造業怎樣提升,他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從制造工藝入手,所以現在出現了越來越多機器人來提升制造工 藝。二是從新材料入手,制造更牢固更漂亮的新材料。“而這些項目,絕大部分都是分散在中國各個地方,而不在北京。”這些也和當地高校、研究所的優勢方向與 傳統制造業緊密相關。

  “創業從地域角度來說,一定是看當地的教育基礎,當地的研究基礎,當地的傳統的各種行業,在這里面它會有新的趨勢會出來。這個就是地域性的。比如西 安,有非常不錯的高校、研究所、國防資源,雖然當地民營經濟和市場相對都不發達,但它有大量國企,有穩定的訂單,所以也吸引了大量的制造業,競爭優勢就在 這里。”此外諸如武漢與重慶也不錯。

  “北上廣已經飽和,從物價到房價到交通,一切的一切已經到了極限。”查立認為機會恰恰都在二三線城市,而這里的創業者往往最缺乏的是自信心,看不到自己的優勢,總是在仰望著北上廣。

  此外,查立還發現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在他接觸過的上千個重慶的創業團隊,大概有一半以上是單一創始人;而看過的青島上千個創業團隊里卻大多有五 六個創始人。如果說可能受水滸文化影響,那么可以說股權書上沒有108個創始人就不錯了。“所以地域有差別,在創業者身上是可以感受到烙印的。”

  總是強調“天時地利人和”沒有太多意義

  我們今天太強調天時地利人和了。查立對此表示并不屑:“尤其是所有人都在講創業的時候,你看有這么多投資人,這么多創業機會。哇,你不創業?現在還不創業?”

  真正的創業者,在再壞的環境里,也可以努力把產品做出來,找到用戶,做好渠道,培養團隊,自己打造出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而不是說外面現在天時地利人和,咱們來創業吧。“媒體轟炸、一陣風式的創業,這些都是虛的,太虛偽了。”

  我們的文化和創業正好是相反的。因為現階段文化就在跟風跟熱點,而創業恰恰需要尋找‘“冷”點,冷點才有機會。大家都理解都在搶的東西,沒機會了。

  除此之外,執行力尤其關鍵。有可能同一件事,他搞定了,你就搞不定。

 

  查立舉例:“從歷史來看,毛澤東就是一個創業者。民國那會兒有多少海歸扎堆北京,毛也到北京來了。哇,那個時候北大里面都是討論三民主義啊民主啊俄國 啊馬克思主義啊,很像今天的中關村創業吧;那時的《新青年》啊什么的很像今天的新銳媒體吧;那時的陳獨秀啊胡適啊多少大佬聚集在里面,很像今天的創投大咖 吧。毛什么都沒有,回湖南,走一條自己的路,靠相信自己,最后奪得江山。所以說在中關村混的未必都是合格的創業者,而離開這個地方創業可能更好。不相信外 面的那一套,自己走自己的路,只要目標是對的,即使死也堅持,這就是創業精神。”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