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3年冷暖,拒絕被咖啡定義 中關村創業大街何去何從?

日期:2017-06-17  來源:華夏時報(北京)
[字體: ]

3年冷暖,拒絕被咖啡定義 中關村創業大街何去何從?

 

“裂變”和“融合”,兩個矛盾又互補的詞,印在望海樓“中關村創業大街”牌匾旁邊掛著的藍底巨幅廣告板上,金色的大字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發光。6月12日,中關村創業大街迎來了3周年的生日,同時也拉開了以“裂變·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Innoway創新創業活動的序幕。

“最近比前一段時間熱鬧,活動越來越多了。” 創業孵化器“洋蔥投”的工作人員王鑫偉對記者說。4月下旬記者走訪中關村創業大街時,看到街上的一些門店有的只用于展示,有的專門舉辦線下活動,沒有太多創業者,看起來像是 “樣板間”,不復兩年前媒體報道中的門庭若市。

“咖 啡的冷熱不能完全代表創業大街發展的方向。” 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服體處副處長劉向陽對《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說。此前,無論是在媒體報道還是在普通大眾視角里,人們習慣用 “創業咖啡”的冷熱去描述這條220米長的中關村創業大街的狀況,大街上人多就是“熱咖啡”,人一少咖啡便“涼了”。

中關村創業大街運營公司海置科技董事長姚宏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指出,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定義是“平臺的平臺”,是一個創業生態服務環境和創業生態圈,而不僅是這些以商業形式表現出來的咖啡店。

從“熱”到“冷”之后

6 月12日,在Innoway創新創業活動的“保留節目”創新集市上,記者見到包括氪空間、網易云、FESCO、硬蛋、拉勾網在內的多家國內外創業服務機構 在街當中“擺攤”;其中,硬蛋科技的潘多鐸向記者講述了為何他們沒有將地址選在創業大街的原因:“我們和創業大街是最早的合作伙伴,但那個時候大街太火 了,火到一種異常的狀態。我們覺得入駐的時間點不對,就選了旁邊看似已經蕭條的海龍(大廈)。”

他所說的這個“火得異常”的時間,就是創業大街開街一年后的2015年夏天。

改 建于2013年8月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前身是北京著名的文化地標海淀圖書城。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研究員、首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副 教授王暉向《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介紹,2014年之前,北京有30個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海淀圖書城在其中位列首位。

然 而,隨著網絡書店和電子閱讀的興起,傳統書籍銷售市場受到嚴重沖擊,曾經輝煌的圖書城沒了往日的人氣。2013年,依照海淀區在中關村核心區打造“一城三 街”的發展構想,在中關村管委會、海淀區政府、海淀園管委會等指導下,由區屬國有企業北京海淀置業集團對海淀圖書城進行了規劃,投資建設了“三街”之一的 “創新孵化一條街”,即中關村創業大街,并成立海置科創公司,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進行運營。

2014年6月12日,中關村 創業大街落成,包括3W咖啡、車庫咖啡、Binggo咖啡在內的帶有孵化器性質的草根咖啡店也成了大街的名片。尤其是2015年5月7日,李克強總理到訪 大街,在3W咖啡店品嘗了一杯咖啡之后,“創業咖啡”的名聲更是不脛而走,也引來了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前來淘金。火熱的景象被描述為:滿大街都是O2O項目 的傳單,走兩步就會被拖住求掃碼;遍地草根創業者,咖啡店里坐滿了團隊,每一桌都在高談闊論,每個人眼中都充滿奮斗的激情……

2015年秋冬,隨著資本市場大跌,整個創投市場也被拖入了“資本寒冬”。“那會兒一大批創業項目都死了,從那以后這條街上就沒有那么多人了。”聯想之星展廳人員牛凱對記者說。

不過,驟降的溫度并沒有令管理者失措。“我們最欣慰的一點就是創業大街是市場化運作,政府不作過多干預,有一些機構倒了也正常,是市場優勝劣汰的結果。” 劉向陽表示,企業生生死死是市場規律,沒有必要大驚小怪。

而在創業大街3周年慶典活動中,海淀區區長于軍在致辭中也表達了對“冷靜下來”的大街的肯定:“創業大街發展了3年,一改往日集市般的外在的喧囂,正在非常平靜地走向內斂、成熟和自信。”

重新定義創業大街

3年破冰,創業大街經歷了人頭攢動的熱潮,也挨過了資本寒冬的陣痛,正在走向新的升級與轉變。

中 關村創業大街運營公司總經理聶麗霞稱,3年來,中關村創業大街及入駐機構累計孵化團隊1900個,其中海歸和外籍團隊222個,獲得融資743個,融資成 功率39%,總融資額91.04億元,平均融資額1225萬元,其中融資超過1億元的企業有40多家,獨角獸企業2家。

姚宏波向《華夏時報 (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總結了這3年的“變”與“不變”:不變的是租金,在政府指導定價的基礎上,過去的3年里租金并沒有任何變化,還是 給各個機構相對優惠的價格,幫助大家創業;變的是創新創業的環境和人群,“可能兩年前街上人頭攢動,里面不乏許多看熱鬧的人群,現在國際機構、大企業、大 的金融資本關注這個領域的多了,帶著核心技術和資本來的多了,不像以前開發了個項目,試試賣給誰,一天見十多個投資人,現在更成熟了。”

“海淀區和北京市花費了許多區級財政和市級財政來主導中關村的科技創新發展。在創業大街的項目上,經濟效益上可能沒有那么突出,但這種環境不是金錢能買來的。” 在王暉眼中,創業大街最重要的意義是營造創新和創業的氛圍,樹立一面旗幟,引領北京乃至全國雙創活動的發展。

對此的一個實證就是,不少以大街為起點的草根創業咖啡,也紛紛在北京乃至全國開枝散葉。

記 者日前走訪3W咖啡孵化器時,遇到一位新來的創業者正在向前臺詢問有沒有空間可以租賃。“這里沒有了,望京那邊還有。”工作人員孫娟回答。除了拓展外地市 場,去年12月,3W咖啡還在望京新開了一個3000平米的門店,目前已經入駐了100多個團隊,而中關村這里最多只能容納十幾個。“很多人還是想留在中 關村,看重這邊的資源,但中關村這里就這么大。”

氪空間除了在大街的總部外,也有附近的天創科技社區及朝陽區的浦項中心社區和融創動力社區3個空間,還在上海、深圳、杭州、蘇州、南京和天津布局;而車庫咖啡也在重慶、福州、合肥、海口、廈門、東莞、承德、共青城等9個城市落地。

業 內人士指出,隨著草根創業者向大街以外的地方擴散聚集,創業大街的定位和功能也將更為清晰。“創業大街的物理利用面積在4萬平米左右,現階段更多的是起到 引領示范和風向標的輻射作用,通過國際合作、區域合作向外輸出服務資源,彌補物理空間的限制,”創業大街品牌負責人鐘輝雄對記者表示,“像3W、車庫、氪 空間等機構,由于自身發展很快,積極在北京、全國其他地方設立分支,更多的也是一種品牌和服務輸出,同時也促進了資本、資源和技術的匯聚。”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