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數字經濟,構建自主可控的數聯網
12月12日,2017中關村大數據日暨“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會在北京召開,從數字安全、數字治理、數字經濟三大要素內涵和聯系出發,系統闡釋“數字中國”的背景、意義和總體實施原則,提出要建設自主可控的下一代大數據基礎設施——數聯網。
這是行業內第一個系統、全面解讀國家大數據戰略的會議。第一個提出數字中國總體實施建議的會議,第一個給出實體經濟和數字技術融合方案的會議。知以審行,行可兼知。聯盟在大會上發布了數聯網核心工程——數據標識互聯平臺,標志著數聯網開始進入實質性的運營階段。
大會現場發布的《數字生態論》,從構建數字經濟生態體系的角度給出一套現實可行的路徑和邏輯嚴謹的方法。利用大數據,把體量大,發展步伐緩慢的傳統產業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融合發展,賦予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國家大數據體系必須有利于打破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瓶頸,打造生態型、平臺型、融合型的產業集群。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和聯盟會員TalkingData,共同發布“數據標識互聯示范應用”,把分散的數據孤島,鏈接成為廣闊的數據海洋。杜絕網站存儲個人的隱私數據,同時還要滿足網絡實名制的要求。 數據標識互聯示范應用,同時也是國家大數據戰略數聯網總體工程的基礎性示范工程。
銀行業統一APP“云閃付”發布
中國新聞網消息指出,中國銀聯攜手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等產業各方,11日在北京共同發布銀行業統一APP“云閃付”。
“云閃付”是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指導下,由各家商業銀行與銀聯共同開發建設、共同維護運營,匯聚產業各方之力的移動支付統一入口平臺,消費者通過這一APP可綁定和管理各類銀行賬戶,并使用各家銀行的移動支付服務及優惠權益——從銀聯二維碼掃碼支付到各類手機Pay開通申請,從信用卡全流程服務到Ⅱ、Ⅲ類賬戶開戶,從個人實時轉賬到各類場景消費支付,只要通過手機可以操作的支付功能都將陸續在“云閃付”APP內實現。同時,為了讓用戶清晰辨識使用“云閃付”的各類場景,優化后的銀聯視覺識別體系(VI)全新亮相。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致辭中表示,此次產業各方共同推出移動支付APP,按照統一接口標準、統一用戶標識、統一用戶體驗的原則,秉承了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支付產業深化金融創新應用、推動零售支付回歸便民本源的重要舉措。
中國銀聯總裁時文朝在致辭中表示,銀行業統一APP是商業銀行、中國銀聯等產業各方協力同心、共建共享的移動支付產品,是對銀行業長期合作的發展深化,體現了銀行業的集體智慧。商業銀行與中國銀聯秉承“三個統一”(接口、標識、體驗)原則,尊重產業各參與方訴求,并肩完成了首期聯合開發。
作為統一入口,“云閃付”APP匯聚銀聯及各大銀行的支付工具、支付場景及特色服務,主要呈開放式平臺全連接、統一入口全打通、多元場景全覆蓋、特色服務體系全匯聚四大特點。
近年來,中國移動支付飛速發展,2013年至今,移動支付規模已經增長超過20倍,但同時社會支付成本也不斷高企。此次統一APP的推出,將統一用戶體驗,通過鮮明統一的用戶標識,降低用戶學習成本,充分實現用戶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