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物流 > 正文

知春路地鐵新換乘通道開通 實現5分鐘內換乘

日期:2011-04-29  來源:千龍網
[字體: ]

  昨日晚高峰,地鐵10號線與13號線的接駁站知春路站結束了一條道換乘的歷史,新增一條155米的換乘通道。這意味著從兩線換乘時間將縮短至少一半,控制在5分鐘以內。

  原本,知春路站只在站臺南側設立一條換乘通道,長約70余米。據北京地鐵公司統計,該站每日換乘客流達12萬人次,南側樓梯的飽和度最高達到120%。

  “每天早高峰的時候,至少要挪10多分鐘才能從13號線到10號線,有時候13號線的第二趟車都開始進站了,前列車卸下的乘客還沒走光。”乘客張潔說,“樓梯上都是人,連腿都邁不動。”

  去年7月,由市重大辦牽頭,市交通委、市發改委、市規劃委、市住建委等部門積極行動,最終確定新增的北側換乘通道由10號線東北出入口西側口接出,向西延伸,下穿京包線及規劃的京張城際鐵路和京包快速路,連接13號線知春路站北側付費廳。通道總長約155米,寬7米。

  今后,老通道將與新通道分守在13號線東站臺南北兩側。其中新通道預計可分流40%以上的客流。值得一提的是,新通道內還增設有應急疏散通道,在發生突發事件時乘客可以直接疏散至路面。

  然而,新老通道并未實行單行道,防止客流交叉,而均在通道中間設置隔離帶,客流雙向換乘。“主要是因為13號線站臺比較狹小,讓客流快速有序流動起來,比較難實現。”北京地鐵新聞發言人賈鵬說。

  相關揭秘

  穿鐵路 躲管道 平均一天挖不到0.6米

  一條155米的通道,挖了9個半月,平均每天進展不足0.6米。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總工程師楊廣武解釋其中奧秘:“穿鐵路、躲管道,幾乎每一米的前進都包含汗水和智慧。”

  從13號線北站廳進站,東側就是換乘通道入口,順著樓梯步行前進,屋頂急速下降,乘客略感壓迫。“這上面就是京包鐵路,最近的地方距離換乘通道只有80厘米。”楊廣武說,“這段17米長的施工段,也是通道建設過程中難度系數最大的一段。”

  “挖通道,但不能影響鐵路正常運行。而一般施工采用的混凝土灌注法,凝固受力至少需要24小時成型。”楊廣武解釋,經過反復研究,最終確定先做一個“大箱子”,然后將箱體一點點用千斤頂拱入鐵路下方,保證鐵軌下方受力穩定。“相當于預先做好通道,然后植入恰當位置。”

  經過狹窄區,沿著換乘通道繼續前行,乘客會發現道路并不平坦,始終呈現緩坡狀。“由于是在兩個既有站臺中間增設換乘通道,高度差是固定的,所以我們在設計時特意選擇緩坡的做法,減少乘客走樓梯,提高通行速度的同時,提高舒適度。”

  不僅走向設計頗費心思,即使通道四壁內也藏有玄機,密布了10余條各類管線,其中包括供電、電信、污水管道等。“通道修建時,能繞的盡量繞開,不能繞開的就挪管道,或者給既有管道增加保護層。”楊廣武說,如今新通道幾乎是貼著各類管線開辟出來的。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