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活躍在中關村的創新型社會組織已超百家,創制了各類技術國際標準23項,國內標準61項。其中,中關村76家產業聯盟和5000多家成員單位已實現核心技術突破1185項,取得發明專利16511項、實用新型5443項。
11日,中關村示范區召開社會組織工作大會,記者在會上獲悉,中關村社會組織已經成為政府、企業之外助力示范區發展最重要的第三方力量。
據悉,自1987年中關村第一家協會組織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成立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活躍在中關村的創新型社會組織已達百余家,聚集各類創新創業主體萬余家,覆蓋了中關村各個產業和技術中介服務領域。
中關村社會組織利用會員資源及行業優勢,搭建了促進創新資源對接的公共服務平臺68個。其中,協會組織通過搭建投融資服務平臺、人才服務類平臺、知識產權服務平臺、國際化服務平臺以及綜合服務類平臺,聚合了行業資源,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助推器。
北京中關村企業信用促進會就是一個為企業和金融機構“牽線”的服務平臺。從2003年成立開始,信用促進會就致力于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通過為協會會員企業建立基本信息、發展脈絡、知識產權、工商記錄等情況完備信用檔案的方式,搭建企業與資本金融機構“全透明”的對話平臺。
目前,促進會已經擁有了4000多家會員單位。不少金融機構會主動向促進會投好項目、尋潛力企業。同時,中小企業也知道,在北京中關村企業信用促進會備案誠信,更容易得到金融機構的信任。
作為中關村創新型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技術聯盟在聚集上下游產業資源,搭建了共性技術研發和測試等服務平臺,并牽頭組建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有效激發了創新創業活力。
“如果說某一行業的企業以前都是各干各的,產業聯盟的成立就有效地將各種資源實現整合,形成"組合拳"。不僅讓聯盟中的企業共享到優質的技術資源,跟重要的是為企業共同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機會。”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秘書長吳玲總結說。
記者了解到,成立于2004年的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經過近10年的發展和創新,已經掌握了國家、國際標準制定的“話語權”,促進了半導體照明產業由“大”變“強”。
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承建的“半導體照明聯合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是首個依托產業聯盟建設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該聯盟還成立國內首個依托聯盟的標準化委員會,以自主技術支撐標準制訂,基于聯盟技術規范基礎制定的4個國家標準已經正式發布。此外,聯盟發起成立了目前唯一一個總部設在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組織“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ISA)”,參與并引導國際標準制定,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像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聯盟一樣,中關村76家產業聯盟在產學研合作、產業鏈互動、公共服務平臺搭建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各聯盟依托中關村得天獨厚的科技智力資源優勢,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將各自資源和人才重新配置形成新的創新聯合體,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創制一批重大標準,促進了中關村知識創新優勢向產業核心競爭優勢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