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二屆中國創新挑戰賽暨中關村首屆科技軍民融合專題賽決賽,在北京豐臺區軍民融合創新工場落幕。決賽共決出導航與通信、感知與識別、無人系統、網絡與信息安全、電能源與動力裝置、新概念新機理、應用場景設計7個領域的全部獎項。
太赫茲探測技術、超高速無線傳輸技術、可擴展仿真平臺、無人機反制廣電系統、靜態代碼分析技術、高效二次電源變換技術、新型材料纖維等新銳科技,反映了國家軍民融合科技發展的蓬勃態勢,以及中關村示范區的雄厚技術實力。軍地專家表示,這些項目直接對接軍地需求,代表了富有創新和應用前景的軍民融合高新技術產品和創意設計。
該專題賽由國家科技部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中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和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關村聯創軍民融合裝備產業聯盟承辦。
據活動主辦方有關負責人介紹,十八大以來,國家層面接連出臺有關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和規劃,明確要求發揮中關村示范區科技創新優勢,推動軍民融合創新發展。專題賽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科技軍民融合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在平臺搭建、需求挖掘、對接服務等方面初步探索了路子。
“‘想挑戰,你就來’是大賽打出的口號”,中關村管委會軍民融合創新工作處處長張曉明介紹,專題賽秉持“不設范圍,不立門檻,不定形式”的開放理念,不僅吸引了中科院、航天科工、兵工集團等承擔國家重大項目的國家隊參賽,還有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團隊,一些海歸科技精英和民間高手也登臺亮相,充分展現了我國科技實力和中關村的科技號召力。
賽事承辦方中關村聯創軍民融合裝備產業聯盟秘書長季會現表示,專題賽自今年9月正式啟動以來,吸引了全國科技界的目光,全國19個省(區、市),89個單位、團體和個人,共109個解決方案參賽。在11月組織的預賽中,共有18個解決方案獲得參加決賽比拼的資格。專家委員會78名軍地專家,將需求對接、精準推介、引導培育、線下輔導、政策解讀等服務融入比賽全過程。
記者在現場看到,決賽采取解決方案提供方與軍地專家面對面匯報演示、專家現場評審打分的形式進行,整個決賽期間,參賽者與專家交流貫穿始終。
據了解,中關村第二屆科技軍民融合專題賽將于明年初適時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