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資料 > 正文

創業板和中關村珠聯璧合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

日期:2011-11-10  來源:證券時報
[字體: ]

 編者按:創業板設立的兩年,也是中關村板塊初長成的兩年。兩年間,中關村成為我國第一個在創業板市場擁有成批上市企業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上市公司家數、融資額在創業板市場首屈一指。創業板和中關村,珠聯璧合,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的策源地、成為經濟轉型的重要推動力。

  2009年,國務院做出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重大決策,標志著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一項戰略性舉措開啟。同一年,作為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又一項重大戰略性舉措,創業板推出,給中關村自主創新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兩年來,兩項創新性戰略措施的成功對接、互促互補、珠聯璧合,結出了累累碩果,創業板市場已然形成了“中關村板塊”,中關村成為創業板上市資源的重要培育基地。到目前為止,創業板中關村板塊有37家公司,占整個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的13.7%,區域板塊家數排名第一。中關村板塊具有鮮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征。據深交所統計,中關村37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有33家企業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89.2%,遠高于創業板整體51%的比例。其余4家屬于文化創意和高技術服務業。

  展望未來,中關村期冀能與創業板比翼齊飛。這需要進一步完善以創業板為核心平臺的資本市場創新支持體系,共同引領創新創造,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快速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創業板

  中關村板塊基本形成

  中關村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發展至今已成為初具國際影響力的科教創新資源密集區、我國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創新中心、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引領區。

  自2009年創業板推出以來,得益于中關村厚積薄發的潛力、強大的企業基礎和代辦股份轉讓試點等一系列優勢,中關村示范區企業緊緊抓住創業板市場發展契機,搶先成批登陸創業板,在創業板市場中逐步形成中關村板塊。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0月31日,中關村示范區有37家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占創業板上市公司總數的13.7%,以區域板塊看,中關村板塊家數排名第一。以2011年10月31日收盤價計算,創業板中關村板塊總市值為1538億元,占全部創業板總市值的18.1%,市值規模排名區域板塊第一。37家企業共募集資金303.82億元,截至目前,募集資金全部按照計劃實施運用,極大地促進了企業自身發展,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區域板塊中規模第一外,創業板中關村板塊還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特色: 一是中關村板塊盈利性和成長性高。從盈利性看,中關村板塊最近3年以及2011年1月~9月平均銷售毛利率和凈利率均高于創業板整體平均水平;從成長性看, 2008年~2010年中關村板塊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分別為43.3%和54.6%,同期創業板塊復合增長率為37.6%和47.7%。

  二是中關村板塊分紅比例高,注重投資者現金回報。2010年度,中關村板塊實施現金分紅計劃的公司為23家,分紅家數占比為100%,高于創業板整體平均88.2%的水平;現金分紅占當期實現凈利潤的比例超過1/3,達到37.1%。

  三是中關村板塊中行業領軍企業初步形成。截至2011年9月30日,創業板市值前五大公司中,有3家在中關村,分別是樂普醫療(300003,股吧)、碧水源(300070,股吧)、神州泰岳(300002,股吧);前二十大公司中,有6家屬于中關村板塊。

  四是中關村板塊機構投資者投資比例高。截至2011年9月30日,中關村板塊平均每家公司有6.41家機構投資者持股,機構投資者持股占流通股股比平均為18.6%,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占流通股總市值平均為16.5%;以上數據均顯著高于創業板總體樣本。

  五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突出。中關村37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有33家企業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為89.2%,遠高于創業板上市公司中戰略性新興產業50.98%的比例。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上市公司為22家,占比為59.5%,遠高于創業板總體19.6%的比例。

  引領戰略性

  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創業板的明確定位,與國家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策緊密契合,也與中關村一大批創新型企業發展的階段性需求緊密契合。得益于創業板,兩年來,創業板中關村板塊迅速崛起,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在全國范圍內也發揮了很好的示范效應。

  借助創業板,中關村上市企業極大地提升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創業板上市后,推動了企業自主創新,特別是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自主創新。企業利用募集資金加大研發投入,研究成果迅猛增長,技術產業化加快,重大項目轉化收入逐年提高。2009年,中關村示范區內共有8家公司在創業板上市,其中7家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07年~2010年,這7家公司研發投入總計金額分別為1.04億元、1.34億元、1.75億元、2.51億元,研發投入逐年上升。創業板上市的示范效應和激勵效應,進一步帶動中關村示范區內的自主創新活動。數據顯示,2010年示范區企業專利申請量14806件,是2005年的3.2倍,專利授權量8834件,是2005年的6.2倍。

  與此同時,創業板上市有力地提升了上市公司對人才的吸引力,助推公司規范運行,并極大地促進了企業對資金和服務集聚力。創業板上市為風險投資(VC)機構提供了新的高流動性退出渠道,吸引資金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準上市公司集聚。截至2011年10月31日,中關村示范區37家上市公司當中,有26家公司在上市前有VC機構參與。2009年以來,VC在中關村示范區投資規模迅速增長,2009年當年投資72.4億元;2010年增至208億元,占全國投資總額的28%,是2009年的2.9倍;2011年1月~9月,VC在中關村示范區投資規模已超過2010年全年水平,達到209.5億元。VC的直接投資和科技金融創新活動有效促進了資金向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有效緩解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早期的融資難題。

  不僅如此,借助創業板,中關村板塊公司還積極發揮了產業龍頭引領作用。創業板推出后,借助上市契機,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快速崛起為行業龍頭。在這些龍頭企業示范效應下,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產業獲得蓬勃生機。近3年來,中關村示范區創新創業活躍,每年新創辦科技型企業保持在3000家以上,2010年達到3614家;平均注冊資本逐年遞增,由2008年的170余萬元增至2010年的200余萬元。2010年,中關村示范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擁有企業達1.4萬家,占示范區企業的九成左右。

  隨著這些龍頭企業的崛起,中關村板塊的持續帶動作用以及輻射、示范效應日趨顯著。在創業板上市不僅幫助企業獲得了發展資金,也拓寬了發展路徑。上市后公司按照市場化原則實施產業布局,進行跨區域資源整合,上市的募集資金形成輻射效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帶動效應得到顯現。截至2011年10月31日,中關村示范區37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共有9家公司先后進行了22次并購活動,涉及金額11.25億元,并購活動均用于主營業務。例如,神州泰岳上市后利用募集資金和自有資金進行了8次并購,涉及金額6.12億元,使得公司業務體系更加完整,主營業務快速增長。

  創業板中關村上市公司正以中關村為基地,積極發揮區域優勢,實現協同發展。37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在北京地區之外的募投項目達到21個,共涉及金額20.43億元;截至2011年9月30日,涉外地項目已完成投資金額16.13億元。37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上市后還利用非募集資金對外地投資共計4.82億元人民幣。

  中關村與創業板齊飛

  2009年創業板市場推出,恰逢中關村批準為首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與創業板同時成為2009年國家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兩大抓手。從創業板籌備階段開始,創業板籌備小組現場調研,聽取后備企業的訴求,設計的制度聚焦于培育新興行業的領軍企業,符合企業發展現狀和實際需求,突出了創業板的“三新”特點,即監管理念新、制度設計新、功能定位新。創業板的推出支持了中小型、成長型企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做優做強。這些制度安排使資本市場的創新資源更加有的放矢地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配置。因此,在創業板兩周年之際,中關村再度被寄予厚望,期望其能與創業板同飛,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大發展。

  展望未來,進一步完善以創業板為核心平臺的資本市場創新支持體系成為以中關村板塊為代表的創業板企業的共同呼聲。

  一是與創業板相呼應,加快建立統一監管下的全國場外交易市場。以中關村代辦股份轉讓試點為基礎,加快建立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使創業板市場發展更有著力點,以加大多層次資本市場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和支持的力度。

  二是創業板應進一步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建議加大首次公開發行(IPO)政策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力度。建議創業板發行審核中辯證掌握企業經營業績和發展前景的關系,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業企業,應更加注重企業持續創新能力和未來發展前景,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向市場傳遞明確信號,避免未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優質上市資源流失。同時應盡快推出創業板再融資制度,為創業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增添后勁。針對創業板公司再融資的需求特點,對創業板再融資方式、條件、機制可以進行大膽創新,盡可能簡便、快捷、高效。

  三是鼓勵中介機構服務前移,積極扶助創業早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了充分發揮國內創業板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作用,中介機構服務應該向創業企業發展早期延伸。對于風險投資者和私募股權投資(PE)機構,不應過于追求短期企業上市前(PRE-IPO)套利,而應有對企業家進行識別和對未來商業技術把控的能力,敢于對人和團隊以及技術進行風險投資。監管層可在鎖定期安排上鼓勵風險投資者、天使投資人和PE向前端投資轉移。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