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留給電子賣場的時間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記者走訪中關村多家電子賣場看到,大量商戶撤離的現象越來越頻繁。即便昔日中關村商圈中生意最好的鼎好也出現了大量空鋪。在電商崛起、政策驅動,以及消費模式升級的多重夾擊下,電子賣場的生存空間越發狹小。
持續萎縮
幾年前的火爆場景還歷歷在目,不過,記者近日走訪看到,海龍、鼎好、中關村e世界三大電子賣場部分區域淪為“空城”。昔日滿員的海龍出現大量空鋪,正門入口也被改造裝修的圍擋半包著。在中關村e世界,一層黃金區域全面停止營業,2-4層正常營業商戶數量不足五成。
與其一街之隔的鼎好內,曾頗受消費者歡迎的手機、電腦等商鋪也變得尷尬,這也讓導購拉客變得更加瘋狂。記者走訪看到,留守在商鋪內招呼客人的銷售人員多在玩游戲或看電影。
生意火爆時,鼎好的商鋪甚至一位難求。記者曾調查了解到,鼎好電子商城臨近電梯的地下一層鋪位,5平方米每月租金1.5萬元,合100 元/平方米/天。不過目前,鼎好的生意也變得冷清,部分店面門前貼著搬遷的告示。記者采訪了解到,電子賣場內多數商鋪近來生意愈發不景氣,已有部 分轉投其他行業。
夾縫求生
據了解,2009年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發布了《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中關村西區業態調整的通告》,其中明確表示,除了不鼓勵電子 賣場外,商場、購物中心、餐飲等零售服務業態也不再鼓勵在中關村區域內發展,而是提倡科研機構、技術企業、科技金融類企業入駐。
鼎好曾被視為中關村商圈內轉型較為成功的賣場之一,創新工場、國美網上商城、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以及清華科技園都已進入。鼎好相關負責人表示,中 關村正在進行升級改造,鼎好則通過提供培育服務,為創業者搭建更良性的發展平臺。不過,鼎好不會一刀切掉電子賣場。“目前,鼎好正在進行小商戶、小企業的 商鋪轉移,為了更好地配合升級引入更多大型孵化器。”
數碼技術變革讓沉浮百年的膠片時代畫上句號,電商帶來的消費模式轉變還在震蕩整個零售市場。作為電商曾經孵化器的電子賣場似乎也奏響了離場的終 結曲。除了落實政策調整帶來的生存壓力,電子賣場還在飽受電商沖擊。數據顯示,京東去年的營業收入為693.4億元,相當于2010年中關村電子賣場最紅 火時銷售的三倍。其實,不僅是電子賣場,整個傳統零售市場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去年“雙11”期間,天貓與淘寶日銷售額甚至突破300億元。
同時,目前的消費者已經習慣于通過網絡購買大多是標準化的電子產品,這也進一步加速了電子賣場行業的沒落。
逐步消亡
截至去年底,中關村商業面積已經減少26%,批發零售商家比2010年減少31.1%。聯想、京東、方正等一大批企業正是從這里由一個個小商鋪 起家。從創業者搖籃到數碼產品淘金地,隨后電子賣場又陷入了同質化困局到假貨橫生。在線上消費的時代里,以3C數碼產品銷售為主的電子賣場正逐漸走向消 亡。
中關村一直有打造中國“硅谷”的愿景,為了這一目標,電子賣場的經營者也在經歷著“騰籠換鳥”的陣痛。目前,中關村西區已累計騰出鼎好大廈、中 關村一號樓、第三極大廈等7座大廈約57.26萬平方米空間,吸引了上百家創新基地、13家高校研發機構落戶于此。鼎好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業主他們也有 很多難處,一方面他們不希望設太高門檻給商戶,這也很可能扼殺很多創新的小企業。另一方面,電子賣場要為更多大型孵化器提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