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調整之前,我們僅僅只需要做好物業就好了,但是在調整的策略出臺之后,我們有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公司也在做著各種轉變。”e世界廖麗亞表示。
據介紹,政府對于電腦城有了責任要求,如果電腦城發生了消費者購物糾紛,電腦城將會被追究連帶責任。與此同時,電腦城也有了更多義務,還要關注經銷商的經營。
“現在電腦城是挺困難的,我們是在自己救贖。”廖麗亞說道。
事實上,這種變化也是順應電腦城發展的趨勢。中國電子商會秘書長柳玉峰介紹,電子城的發展一般經歷四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為物業階段,既電子城的管理方只是出租鋪位收取租金。第二階段為電子城階段,此階段電腦城開始介入管理,有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第三階段為商場化階段,在這一階段,電子城開始走向商場化管理。而在第四階段,則是信息化階段,既電腦城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對電子城的科學化規范和管理。
“就目前來看,大多數的電子賣場仍處在第二階段,有少量電子城已經開始嘗試商場化。”柳玉峰說道。
事實上,商場化也被認為是解決電腦城的一個出路,既將電腦城將簡單的物業管理模式,改為商場化經營,而商場化經營的核心在于統一收銀、統一人員管理、單品牌單店原則。
這一變化最早發生在海龍。從2009年起,海龍開始推行統一收銀。這是電子賣場商場化的開始。在推行統一收銀的同時,海龍又開始統一著裝等“五個統一”政策。這些都意在杜絕黑導購、拉客等等以往中關村賣場的痼疾。
電腦賣場也正在將商場使用的會員制引入,以海龍為例,2012年特別深化了會員服務,會員中心的服務現在被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個人會員服務,一部分是企業會員服務。
“盡管電腦城已經開始了一些商場化的嘗試,但這一工作的推進仍有著很大的阻力。對IT渠道而言,商場化意味著商場資金占用,以及各種可能的限制和約束,而并不是更多的商業機會。”有渠道說道。
他對于電腦城商場化的前景表示悲觀。在他看來,即便是真正實現了統一收銀,電腦城仍很難對于各個IT經銷商的人員進行管理,而對銷售人員的直接管理才是商場化的核心之一。更何況電腦城也無法真正實現,一個電腦城一個品牌只有一個店的經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