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困境,電腦城的出路在哪里?
對于e世界廖麗亞而言,首先要完成從簡單的物業,到電腦城經營的轉變,從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管理的轉變。
據了解,中關村改造升級過程中,政府進一步增加了電腦城在銷售過程中的連帶責任。出現問題時,不僅要追究經銷商的責任,同時將處罰相應的電腦城管理方。
與此同時,由于空鋪現象增多而引發了小業主的不滿,也正在成為電腦城需要應對的困擾之一。電腦城也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出租率,同時為已經出租的鋪位提供更多的服務。
“變革前,我們主要是做簡單的物業管理,但是變革之后工作量激增。我們從鋪位出租,轉變為經營;從不擔當的責任,到要擔當一些責任;從單純的管理,要變為提供更多的服務。”廖麗亞表示。
e 世界的經營思路也正在發生轉變。已經改變了過去的單純的IT產品銷售,而是將配套引入,例如引入星巴克,肯德基等等,為消費者提供相應的配套服務。
“現在我們的配套面積已經有一萬多平,未來配套面積最高可占到e世界的40%面積。”廖麗亞說道。
事實上,未來電腦城發展目前主要有幾個方向,我們不妨一一作為梳理。
首先被大多數人提及的是“異業經營”,既在電腦城內進行其他行業的經營,例如科貿不僅有電子城,同時還有服裝銷售,甚至百貨超市。
異業經營探索較有代表性的是百腦匯。“百腦匯正在為吸引客戶群是年輕女性群體,而考慮引入美妝等等店鋪。同時,為了吸引年輕客群,也在考慮引進適合年輕人的餐飲。”百腦匯北京店總經理李駿說,“這將是未來賣場變革的必然。”
在李駿看來,消費者購物早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購買行為了,而是休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實體賣場來說,現在最急于要去做的,是首先找到自己的主要客戶群體,同時針對這些主要的客戶群體來進行業態的調整和服務的深化。
百腦匯在全國范圍內也都在進行相同或相似的規劃。
其次是產品結構的調整。在中國電子商會秘書長柳玉峰看來,電腦城要發展就要解放思想,不能僅僅只盯著IT,而是要將視角放寬。
“例如,在3C融合的今天,是否能將家電引入電腦城,能否建立汽車電子器件的銷售平臺等,這些跟IT有差別,但又有著相近關系的產品,則可以改變電子城原有的單一產品格局。”柳玉峰說道。
第三,建立中關村的體驗中心。事實上,這也被政府看做是重要的轉型方向之一,并且對于中關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明確要求海龍、鼎好、e世界三家電腦城,調整之后用于展覽、展示、體驗中心的面積達到 50%左右。
e 世界介紹,已經將C區設立為專門的體驗區,引入了聯想、戴爾、微軟等廠商進入。其他兩家電腦城也在加大對于體驗區的投入力度。
“現在電腦城設立的體驗區還僅僅局限在針對消費客戶,和消費品牌,如果電腦城能將體驗區擴展為包括企業級的產品線,則有可能大大的豐富體驗區的內容。”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過去幾年來,企業級市場蓬勃發展,各個廠商都推出了不同的行業解決方案,以及針對某些客戶的信息化解決方案。為此廠商也在大力建設自己的體驗中心,如果中關村能將這些體驗中心都設法集中起來,成為一個企業級的解決方案的展示平臺,對于電腦城而言,也將是一個很不錯的升級選擇。
顯然,中關村不是沒有出路,電腦城也仍然大有可為,只是電腦城需要新的變革,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對于所有的賣場而言,這已經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中關村的改造今年仍將繼續,我們仍然面臨很多棘手的問題有待解決,我們也期望能夠實現政府的目標。但更希望政府能夠體察到電子賣場的實際困難,切實從商業的角度著想,進行一些必要的調整,為中關村帶來一些新的變化。”一位電腦城負責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