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2014中關村軟件園 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產業服務多元 創新創業活躍

日期:2015-03-02  來源:中國軟件網
[字體: ]

摘要:服務組織化是指園區為更好地服務企業,專門成立或利用一些實體的組織,形成一定的機制,系統地為園區企業提供相應的服務。

一、服務組織化

服務組織化是指園區為更好地服務企業,專門成立或利用一些實體的組織,形成一定的機制,系統地為園區企業提供相應的服務。

1、協辦北京軟件名人論壇,打造產業交流合作交互平臺

2014年5月28日,“探索數據驅動世界之路——北京軟件名人論壇”在我園區成功舉辦。該論壇由北京軟件行業協會主辦、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 責任公司協辦,以“數據驅動世界”為主題,旨在匯聚業界、政界、學界名人智慧,共同探討數據驅動世界形勢下軟件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北京軟件名人論壇作為軟件業的一項盛事,自去年成功舉辦過第一屆之后就引發了廣泛的關注,逐漸成為促進產業交流與合作的重要交互平臺。此次舉辦的北 京軟件名人論壇,再次聚集了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等多個領域的精英人士,深入探討、研究數據驅動世界發展脈絡,為促進軟件業持續健康發展積聚思想“正能 量”。

2、參與中國軟件園區投融資高峰論壇,分享園區運作思路經驗

s2014年6月21日作為園區投融資服務的先行者,中關村軟件園劉克峰總經理應邀參加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指導,中國軟件園區發展聯盟主 辦,杭州東部軟件園承辦的“中國軟件園區投融資高峰論壇暨軟件園區發展新趨勢研討會”,并作了主題演講,與大家分享了中關村軟件園科技金融超市的運作思路與經驗。

3、舉辦人才政策宣講工作座談會,建立企業人才協作機制

2014年11月19日,中關村軟件園人力資源聯盟組織召開人才政策宣講工作座談會,湯森路透、甲骨文、百度、啟明星辰、華勝天成等70多家園區企業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參加了本次座談會。

座談會上海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才服務中心姜大寬主任和中關村管委會人才資源處郭鵬程副處長對非京生源畢業生、留學人員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 人員職稱評定及中關村高端人才引進等方面的相關政策進行了介紹,聽取了園區企業在人才引進工作中的經驗及意見,并就大家關心的人才引進、工作居住證、高端 人才政策的共性問題進行了解答。

二、服務國際化

1、舉辦中國北歐首屆技術貿易交流活動,促進國際技術對接

中芬合作源遠流長,與芬蘭的合作始自2004年,11年來軟件園先后六次組團出訪芬蘭,并在園區多次接待包括芬蘭總理、部長、市長在內的政府與企業代表團,軟件園還多次組織中芬創新論壇和企業對接會,成功申請了多項中芬政府間合作項目。

2014年5月,中國北歐首屆技術貿易交流活動成功舉辦,商務部服務貿易司帶隊,中關村軟件園與Digile正式簽署了“研究、發展與創新戰略合作 諒解備忘錄”,為今后中關村企業借助芬蘭世界領先的研發資源,提高創新能力提供了合作平臺。8月中旬,受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委托,中關村軟件園組織企業參展 及赴芬推介活動,使北京市文化貿易企業了解到了全球、特別是歐洲游戲產 業最前沿的發展動態,為其尋找潛在合作伙伴創造了良好條件。2013年4月8日,北京芬華創新中心簽約儀式在中關村軟件園舉行,北京芬華創新中心正式落戶 中關村軟件園。目前,在以往合作基礎之上,園區已將中關村企業納入芬蘭創新體系,框架以我園區與北京芬華創新中心(Finchi Beijing)、芬蘭信息通信科技創新戰略中心(Digile)、萊恩伯樂公司(LionPartners Ltd)、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Tekes)的合作為主構成,基本形成了中關村軟件園中芬全面科技合作框架體系。

2、創立“中以創新發展基金”,探索國際創新孵化模式

中以合作是園區服務國際化的另一典型案例。按中關村軟件園服務國際化的理念,中關村軟件園與以色列的軟件企業有了頻繁而深入的交流合作。2014年 依托 “中以國際技術創新合作轉移中心”(SITIC),創立“中以創新發展基金”等一系列創新舉措,成功引入國際創新孵化模式,將在國際科技合作領域和高科技 成果產業化方面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2014年5月8日,基金創立大會暨第一次合伙人會議在中關村軟件園國際會議服務中心四層二會議室成功召開。“中以創新發展基金”,首期3000萬元,將專注于投資以色列早期高科技成果,扶持其落地中關村軟件園、與國內相關企業對接,最終帶動國內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2014年11月4日,由中關村軟件園公司、以色列施拉特公司、高創天成國際公司主辦的“中以創新日”活動在北京中關村軟件園軟件廣場成功舉辦。活 動旨在促進中以政府間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創新發展,搭建中以企業、投資機構與協會商會對接交流平臺,集中展示中以創新成果、創新思想和創新要素,來自中以兩 國政府、投資機構、高科技企業、行業協會等單位的嘉賓和代表共襄盛舉,以論壇發言、項目路演、企業對接等形式論道中以科技合作與創新發展,影響廣泛,意義 深遠。

會上,中關村軟件園公司總經理劉克峰介紹了“中以創新發展基金”有關情況,現場還舉辦了隆重的“中以創新發展基金”揭牌儀式,以色列商務參贊Ophir Gore(高飛)和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周國林共同為“中以創新發展基金”揭牌。

3、各種國際交流合作頻繁,共同拓展國外市場

中關村軟件園已經與16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機構建立了業務聯系,與10個國家科技園建立了友好園區關系,每年舉辦數十場各種形式的技術研討會、商務洽談會、品牌推廣會,組織園內外企業參加美國、歐洲、日本、印度以及國內有關展會,共同拓展國內外市場。

2014年,國際友人多次對中關村軟件園進行訪問交流。4月16日,由北京市臺辦、北京市金融局、中關村管委會及海淀區政府指導,臺灣股權投資協 會、創投公會與中國投資協會股權和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14京臺資本市場合作發展論壇”在北京中關村軟件園軟件廣場舉行。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尹衛東、國泰證券董 事長朱士廷、中華開發工銀直接投資事業群執行長周大任等多名中臺代表分別以中關村上市公司競爭力、品牌通路業在臺灣資本市場的機遇與挑戰、創新科技業在臺 灣資本市場的機遇與挑戰為題進行演講。同時,會議還圍繞“開放資本市場兩岸贏向全球”、“多層資本市場 打造創新平臺”及“創新創業上市 京臺相互合作”話題開展分場論壇,共同探討兩岸資本市場的合作與發展前景。這是臺灣證交所、柜臺買賣中心及臺灣知名金控、證券、會計師、律師等機構首次在 中關村介紹臺灣資本市場的特色與競爭優勢,共同探討新三板與臺灣資本市場如何進行優勢互補、合作發展之道。

為增進中印科技合作,印度科技部組織科學家代表團赴北京進行為期一周的科技考察活動。8月20日上午,印度科學家代表團赴中關村軟件園考察了解示范 區整體發展情況和科技發展成果,重點了解信息技術發展情況。中關村軟件園公司總經理劉克峰詳細介紹了軟件園的發展歷程、產業規模、企業聚集等建設發展情 況。

三、服務多樣化

中關村軟件園在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園區企業的支持下形成了多樣化服務的園區服務傳統和特色。2014年,園區同樣開展了各種有深度的多樣化服務。

1、打造園區信用示范基地,實現企業信用倍增

中關村作為首個唯一的“中關村信用示范基地”,于2012年率先啟動“信用園區”建設系列工作,將園區作為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構建信用體 系建設的中間層,以信用園區建設探索國家信用體系建設新模式。園區通過推廣信用知識、建立信用檔案、推行信用貸款、啟動信用托管工程、制定信用園區指標體 系等舉措,初步構建了特色的信用服務體系。截止目前,中關村軟件園已有23家小微企業建立了信用托管工程,67家企業建立了信用檔案,85家企業使用了信 用評級報告,累計獲得金融機構的信用貸款1.86億元。借助信用園區建設,把園區信用疊加到企業信用上,幫助企業實現“信用倍增”的效果。

2014年5月27日,“信貸創新中關村”系列活動——中關村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政策發布暨銀行保險合作簽約儀式在中關村軟件園召開。會議由北京保監局、中關村管委會、人行營管部、北京銀監局、 市金融工作局聯合主辦。來自保險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負責同志,中關村示范區企業代表,以及新聞媒體的代表等300余人參加了會議。為進一步發揮金融在 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創新基于企業信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案,幫助中關村小微企業獲得融資支持,中關村管委會聯合相 關部門出臺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在會上發布,將對小微企業和相關金融機構給予重點支持。會上,承 辦單位中國人保財險公司北京分公司與廣發銀行北京分行,舉行了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啟動簽約儀式。

中關村軟件園在2014年7月1日中關村信用促進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關村信用促進會常務理事單位。中關村信用促進會是我國第一家企業信用自律組織,也是中關村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實施載體。多年來,中關村信促會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和金融機構、中介組織、會員企業緊密合作,在增強信用信息應用與服務能力,搭建銀政企溝通交流平臺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建立了覆蓋中關村一區十六園的網絡化工作 平臺,吸引了超過4700家會員,累計有9800多家企業購買和使用信用報告1.8萬份。會議當天發布的《中關村信用促進會三年行動綱要》在擴大企業信用 規模,提升機構信用服務能力,增強協會對外輻射帶動作用等方面確立了階段性發展目標,成為中關村科技金融創新試點的重要探索。對于更好的發揮信用信息作 用,支持有信用的企業融資發展,從而帶動就業、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增強市場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針對科技金融服務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信用不足等突出問題,園區率先啟動了“園區企業全景信息增信金融服務計劃”。園區依托產業基地的綜合優勢,匯 集園區的產業、物業服務機構以及社會上的信用評估機構(聯合信用)、行業協會(北京軟件行業協會、北京服務外包企業協會、中關村PE協會)、知識產權(中 技所)、投融資服務機構(銀行、擔保、小貸)等資源,集成中小企業在技術研發、商業模式、經營管理和日常運維等方面的全景信息,增大其信用,促進中小企業優惠、便捷地獲得金融服務,支撐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2、打造文化創意園區,推動科技文化深度融合

文化與科技融合已然成為全球科技創新年文化的新浪潮,如何更好更快地讓現代科技應用滲透到文化產業,讓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科技產品中,在為傳統文化產業注入的新的元素和功能,增強科技產品的文化內涵,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著力開展的重要工作。

中關村軟件園作為文化科技產業融合的空間載體,以互聯網新媒體為主要特色,是北京建設世界級軟件名城和海淀區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核心區,也是北 京市和海淀區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具有科技文化融合的集群優勢,在促進軟件產業發展,推動軟件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支柱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4年中關村軟件園被國家相關部委授予“國家級科技文化融合示范基地”的稱號,這既是對園區文化科技產業融合的肯定,也為未來園區文化科技融合 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園區在多年來推動文化創意和文化科技產業發展的基礎上,精心策劃了文化平臺、文化活動、中關村軟件園大講堂和活動載體四大板塊內容。

3、塑造軟件園大講堂品牌,與企業“e起飛翔”

中關村軟件園以建設在IT和信息服務領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為目標,以高端聚集。創新引領。帶動輻射為使命,加快構建適宜企業創新創業的生態 環境,在科技金融、創新孵化、國際合作與技術轉移等方面不斷提升服務能級,并開創性設立了“中關村軟件園大講堂”,攜手專業合作機構共同推動系列活動持續 開展,為園區發展注入嶄新活力。

中關村軟件園大講堂從2012年6月開辦,截至2014年底,已成功舉辦二十一期,共吸引1300多家企業6000余人參加。大講堂涵蓋技術、人文、社科、管理、政策、健康、教育等多個方面。

圖表90 2014年“中關村軟件園大講堂”舉辦情況一覽表

 數據來源:中關村軟件園  2014

 “e起飛翔”是中關村軟件園攜手園區企業共同開創的以企業創新與發展為主題的高端品牌活動,2014年舉辦了4期,共吸引360家企業近2000人參加。

圖表91 2014中關村軟件園“e起飛翔”舉辦情況一覽表

數據來源:中關村軟件園  2014

4、校企協同不斷升級,助力園區人才服務

中關村軟件園作為“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人才國際培訓基地”和“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長期以來,緊密圍繞企業人才發 展的實際需求,貫徹落實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及國務院《關于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要求,聯合一批高等院校和專業人才服務與培訓機構,深入 開展實習實訓、校企合作聯合培養人才,不斷構建“人才的產學合作體系”,實現了院校的特色專業群與園區的創新型企業群之間的協同創新,避免了“點對點”的 單一校企合作現象,解決了跨學科、跨學院的企業培養模式協同建設機制問題,為園區建設人才高地奠定堅實基礎。

在校企合作方面,與北京聯合大學合作完成的教學改革項目“地方高校學科專業群與區域企業集群產學合作教育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在北京市第七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評比中榮獲一等獎;與北京石油化工學院聯合舉辦“2014年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創新發展研討會”;完成了“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和“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人才國際培訓基地”建設任務;舉辦兩場大型校企合作對接會,參會院校超過100家。

在人才服務方面,舉辦了2次“中關村軟件園人才對接會”,吸引了超過200多家園區內外企業,參加招聘會的學員超過2000人;與北醫三院合作,建立了“北醫三院—中關村軟件園健康服務中心”,豐富與完善了園區的人才服務體系。

在人才培養方面,自2012年起,園區承接北京高校的實習實訓及社會實踐,超過5000名學生來到中關村軟件園,開展園區參觀、軟件工程實踐任務完成和成果評審、與園區企業校園招聘主管交流、、聽取職業化人生規劃講座等主題實踐活動;園區與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等高校成功合作開發了“大學生實訓軟件平臺”,為各高校注冊學生提供網絡在線學習服務。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