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第四小學成立于2003年9月,建校時只有100多名學生。學校憑借先進的辦學思想和優越的軟件和硬件條件,有機整合校內外資源,獲得了快速穩步的發展。學校現有學生1243人,教師72人,100%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其中研究生學歷10人,1位特級教師,北京市骨干教師2名、海淀區學科帶頭人8人和海淀區骨干教師6人,中心學區學科帶頭人15人。北京市紫金杯優秀班主任3名,3名教師分別入選全國十佳班主任、百名優秀班主任和千名優秀班主任。80%以上的教師在全國、市、區教學評優和課題研究中獲獎,體現出優良的專業能力。現任黨支部書記、校長劉可欽,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學校先后獲得北京市最具競爭力學校、海淀區中小學科技教育示范學校、北京市貫徹體育條例先進單位、海淀區文明單位、海淀區科研先進單位、海淀區教學管理先進學校、校本培訓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成為教育部影子校長培訓基地、海淀區優秀校長基地。家長認為這是一所非常具有成長性的學校。
短短幾年,這所建校時間不長、規模不大、名氣不響的社區配套小學,何以在名校林立的海淀區迅速發展成為家長信任、政府放心、學生喜歡的優質學校?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學校始終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路,形成了“每個人都是重要的,每個人都能發揮作用,每個人都能帶來變化”的發展理念。如果把學校比作一個圓,那么站在圓心的就是學生,外圍是教師,最外圍才是學校領導。教師為學生服務,領導為教師服務。一層向一層傳遞服務,傳遞情感,傳遞幸福,領導、教師和學生相互理解、相互影響、相互接納、相互尊重,共生共存,形成了鮮明的“學生站在正中央”的圓文化,一直主導著四小的發展。
樹立持續發展的教育質量目標
中關村四小一直堅持長遠、可持續的發展眼光,把每個學生的發展置于核心地位,不急功近利,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精神,讓學生擁有堅實的發展后勁,積極尋找一條“低負擔、高質量”發展路徑,將“有特長、富愛心,懂規矩、有靈性,棒身體、好性格”作為學校教育和學生成長的共同目標。
低負擔、高質量:在充分調研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學校為學生提供多樣綜合的學習方式,開展了一系列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學習活動,如“教什么、如何教”的系列教學沙龍、“聚焦課堂:基于對話的合作學習”現場課教學研討活動、測量綠地、碳排放統計等學科大單元活動、“科技嘉年華”和跨學科的主題實踐活動等。學生們在體驗中學習新知,在生活實踐中體味所學有所用的快樂。學習不再是負擔,大大提升了學校教育和學生學習的質量。有專家說,這里的課堂是學生的天地,充滿著生命的活力。
有特長、富愛心:學校設計了內容豐富、彰顯個性的菜單式選修課,打破班級和年級界限,學生可依照個人喜好自主選擇。選修課由藝術沙龍、體育俱樂部、科技聯盟和多元文化四個板塊構成,為學生培養愛好、興趣發展、實踐創造提供了不同的路徑。在培養學生特長的同時,我們更注重使每個孩子都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學校的小小植物園由年級自主認領,課間、中午護綠使者忙碌著;微笑小義工、小導游誠心為大家服務;六一前夕少先隊開展的“賑災義賣”活動;圖書館里修補圖書的身影……校園內形成了一個愛心磁場,學生們用那稚嫩的心靈、樸素的行為傳遞著對愛心的理解。
懂規矩、有靈性:為讓學生既建立規矩又保有靈性,我們通過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干干凈凈每一天,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不懂就問,有錯就改,尋求幫助,誠實守信,積極上進等。同時,我們又通過開放的課堂、豐富的活動,力爭讓每個學生表現出開放、自信、大方、好奇心、有靈性等品質。這些習慣和品質看似微小,在不斷反復、逐漸接納的學習過程中將沉淀為學生終身受用的好品質。
棒身體、好性格:學校不僅按照上級要求開足開齊體育課,還創造性的開設了每周一次的全校體育活動課和快樂大課間活動,健美操、街舞、武術、跆拳道、足球、籃球等社團活動,跳繩、踢毽子、滾鐵環等民族體育項目,每學期全校的體育節、親子運動會、校園操展示周和籃球小子杯等活動,都深受學生喜愛。活動中學生練就了棒身體,養成了好性格。
我們對“低負擔、高質量”教育目標不斷追求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把學生的發展置于核心地位是推動我們不斷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我們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同時這也是我們創造學校文化的基礎。
營造支持性的學生自主成長文化
我們意識到文化建設是新時期學校發展的關鍵因素,文化創建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每個學生的自主成長。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來,我們設計了三條鮮明的主線促進每個學生的自主成長:一是具有支持性功能的班級文化建設。學生自主討論、總結的班訓是學生集體的智慧結晶,體現了學生內在的成長需要;圓桌會議、“問題墻”、個人工作室、求助角等成為學生討論班級事務的有效方法。班級為同學張揚個性、展示特長提供平臺,成為幫助學生成長的家園。二是以學會服務為特色的少先隊活動。少先隊和班干部的選拔打破“終身制”,每學年要有三分之二的新面孔出現,評選過程由個人申報、班級演講、全校巡回演講、海報展示特長、個人講壇等環節組成。在整個評選過程中,學生體會到干部工作的內涵是服務、責任與付出,干部選拔也成為助推學生成長的教育資源。三是個性色彩濃郁的社團活動。少先隊智囊團、快樂粉絲大巴、同享分憂室、快樂驛站等社團活動,成為學生重要的精神生活。三條主線有機結合,讓不同的學生在學校獲得同樣的成長空間,因為每個學生都是重要的。
這是一種包容的、接納的、支持性的學生自主成長文化。今天,熱情、主動、大方和自信等品質成為四小學生的鮮明特征,學生獲得的合作、探究、創造意識和能力又為今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學校的每件事、每個活動都自然地反映了學校成員對“學生站在正中央”理念的共享,這種以學生為圓心的“圓文化”構成了四小最深層、內隱的學校文化。
創造不斷延展的學生發展空間
四小的校園不大,但是四小又不小。因為,在這里每一個細節處都為學生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間,在這里,很多地方都珍藏著學生的小秘密,埋下了學生成長的愿望。在稚嫩和粗糙中,透出童真童趣。
學校圖書館不僅是學生閱讀的樂園,還是學生交流思想、展示自己的地方。要在紅領巾小講壇演講需要預約,每周都有兩個演講團在這里發布觀點,分享交流。“文字的演變”、“花的世界”、“植物王國”、“我的家鄉伊拉克”、“國慶閱兵與新式武器”、“甲流的防控”等內容,吸引了很多學生的眼球,閱讀講壇海報、登記預約成為很多學生的習慣。畫吧、聊吧、流動秀場、動漫社、信息發布臺、靈動空間、系列主題活動、學科節日活動、社團活動等都是學生成長的樂園。教育不是為了挑選、表演、展示一個成人眼中的完美,而是呈現出一幅每個學生“我要成長”的畫卷,讓每個學生體驗到學校的所有空間和資源會為每個學生開放。學校到處彌漫著共同學習、共同發展的氣息。
在“學生站在正中央”的圓文化氛圍中,四小的學生變得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個性色彩濃郁的“墻壁空間”、“植物園”、“動手吧”、“聊吧”、“信息發布臺”和“失物招領處”都充盈著孩子們的想法,校園到處活躍著孩子們的身影,到處都布滿了學生的作品。我們期待在“學生站在正中央”的氛圍中讓每個孩子盡享當下成長的喜悅,不僅為以后的幸福生活打下基礎,還要讓孩子成為一個負責的、視野開闊的、懂得合作有創造精神的人,能為社會發展帶來增值的人,為杰出人才的成長埋下種子。
站在原點看教育,進一步加大學校創新改革的步伐讓每個學生獲得發展的機會!讓每個教師領略教育的樂趣!讓每個家長分享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