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硬盤價格有所上漲,中關村的“黑硬盤”又有死灰復燃之勢。
在一個不到8平米的房間,3張工作臺4個工人,臺上雜亂得堆滿了廢舊硬盤,焊槍和其他工具放在一旁。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翻新小作坊。
工作的流程是這樣,首先要刮去硬盤芯片上的字跡,貼上以假亂真的條形碼和各種安全認證標志。
外科手術以后,就要開始“內科”,對硬盤進行編碼。用軟件讓本來已壞掉多一半的扇區重新顯示為“全部良好”。如果舊硬盤的噪音過大,還要“偷梁換柱”,用便宜的國產零件,換下硬盤旋轉軸承上損壞的部件。
最后的工序是套上透明塑料包裝。
據知情人士透露,以這樣的工作效率,這個作坊一天可以翻新30到40塊,平均出貨價為每塊30到60元。這樣的硬盤在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很強,以20G的筆記本硬盤為例,正品為299元,翻新貨最低可以賣到99元。正品40G(7200轉)的臺式機硬盤售價為420元,翻新貨開價300元。
當然,這種“黑硬盤”的質量非常“不靠譜”,可能當天就出問題。這些硬盤大多提供“店保”,可以拿回更換,不過換的也是同類貨色。
據圈內知情人士介紹,普通消費者可以通過硬件監測工具,例如everest,檢測其使用記錄,看有沒有被重新寫過BIOS,或者有沒有出廠日期太早。此外,也可以上網查詢S/N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