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上半年中關村示范區各項創新試點工作成效凸顯

日期:2011-07-26  來源:中國廣播網
[字體: ]

 今年以來,中關村示范區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貫徹落實國務院“1+6”政策措施為契機,充分發揮中關村創新平臺作用,深入推進體制機制先行先試,全面激發示范區創新活力。上半年,中關村示范區各項創新試點工作成效明顯,示范區總體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新興產業發展良好,重點企業加速成長壯大,企業創新實力進一步增強。中關村示范區加快發展,為首都科學發展,轉方式調結構,做出突出貢獻。

  上半年,中關村示范區總體經濟運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據統計快報數據顯示,1至6月示范區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收入7905億元,同比增長19.3%。實現工業總產值2366億元,同比增長13.6%;實現企業利潤497.4億元,同比增長17.3%。規模以上企業實繳稅費463.1億元,自年初以來保持了25%以上的增速。1至5月,完成技術交易額970.8億元,增長47.6%。2011年上半年示范區現代服務業總收入超過4800億元,同比增長約21%。上市公司上半年在示范區實現總收入約10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

  中關村示范區上半年經濟發展形勢特點如下。

 。ㄒ唬┬屡d產業成為帶動示范區發展的重要引擎。

  現代服務業發展優勢明顯,對示范區發展支撐作用不斷增強?萍佳邪l服務業更加活躍,電子商務、移動互聯、數字內容與數字出版、網絡社區、位置信息服務等快速發展,成為服務業發展的新生力量,服務引領制造態勢明顯。在此帶動下,軟件成為電子信息領域中的增長亮點,今年1-6月增速保持25%以上。同樣,在軌道交通等相關產業帶動下,中關村示范區先進制造業同比增長近30%,對示范區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19%。此外,生物醫藥、環保領域同比增速超過25%;新材料近三個月的增長基本與示范區總體同步,同比增長約20%。

 。ǘ┲攸c企業的影響和帶動作用更加明顯。

  在“十百千工程”、“瞪羚計劃”等措施促進下,中關村示范區一批重點企業加速成長壯大,對示范區整體創新和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日趨增強。上半年,示范區收入過億元的企業實現總收入約7000億元,同比增長約20%,占示范區總收入近九成。“十百千工程”重點培育企業實現總收入超過2700億元,同比增長約15%,約占示范區總量的35%。“瞪羚計劃”重點培育企業實現總收入超過300億元,保持了20%以上的同比增速,實繳稅費同比增長約30%。

 。ㄈ┢髽I創新發展活力加速釋放。

  上半年,在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連續上調、整體融資難度加大的情況下,示范區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超過250億元,同比增長約22%,超過總收入增速3個百分點,占總收入3.2%。其中,科技人員人工費和無形資產攤銷同比增速超過25%。企業實現技術收入超過1000億元,同比增長約23%,約占總收入的13%。其中,先進制造領域技術收入同比增速超過50%,高出示范區總體增速近30個百分點。

 。ㄋ模┲卮箜椖客顿Y建設進展加快。

  近兩年,落地的中央單位重大成果轉化新項目超過200項,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去年,北京市財政統籌資金支持中關村示范區項目115項,項目總投資757億元。今年上半年,統籌資金支持中關村示范區項目共138項(含2010年部分延續項目),支持金額75億元,項目總投資867億元。

  以海淀園、昌平園為主的北部產業聚集區加速產學研項目引進落地,上半年實現總收入4178.0億元,同比增長20.9%,其中海淀園總收入連續三個月增速保持在19%左右。包括亦莊園、通州園和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在內的南部產業聚集區加快實施生物醫藥、電子等一批重大項目,上半年實現總收入1586.0億元,同比增長5.3%,京東方8.5代線等一批重大項目將助推南部產業聚集區加快發展。

 。ㄎ澹└黜梽撔略圏c的產業促進作用日趨明顯。

  上半年,已有國電清新、奇虎360、人人網等15家中關村企業在境內外上市,其中已公開發行企業融資120多億元。新增代辦系統掛牌企業15家,累計已掛牌及通過備案企業94家。截至目前,中關村示范區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190家,其中境內114家,境外76家。境內上市公司中,主板市場50家,中小板市場26家,創業板市場38家。上半年,上市公司在示范區實現總收入約10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

  政府采購新技術新產品已完成32億元,完成全年60億元采購目標的53%。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總后勤部等支持下,北京市和軍隊有關單位已分12批采購了中關村新技術新產品116.5億元,有力地帶動了企業創新和發展。

  中關村示范區獲批成為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范區,目前注冊商標總量達到5.1萬件。

  上半年中關村示范區主要創新措施

  國務院支持中關村“1+6”新政策是推動中關村示范區創新發展的重大舉措,進一步加大了中關村體制機制創新和先行先試力度。國務院批復的中關村示范區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是新形勢下推動示范區創新發展的行動綱領。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1+6”政策和規劃綱要的貫徹落實。2月25日,示范區部際協調小組和北京市共同組織召開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中關村“1+6”政策和規劃綱要動員大會,對實施“1+6”政策和規劃綱要進行了動員部署。發布實施了《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的批復〉的實施意見》,積極推進落實規劃綱要確定的重點任務和目標。

 。ㄒ唬┏浞职l揮中關村創新平臺作用,整合中央和地方創新資源。

  中關村創新平臺下設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審批聯席會議辦公室、科技金融工作組、人才工作組、新技術新產品政府采購和應用推廣工作組、政策先行先試工作組、規劃建設工作組、中關村科學城工作組7個具體辦事機構,共有19個國家部委37名司局級和處級干部參與平臺工作,31個北京市相關部門的110名派駐人員到平臺辦公。近期還將成立現代服務業工作組,推進開展中關村現代服務業發展試點的相關工作。

  創新平臺及各工作組創新工作機制,率先在全國搭建了跨層級、跨部門的聯合會議和決策機制,實現了央地聯動和部門協同,提升了中關村示范區的管理決策層級。研究推進“1+6”先行先試政策、人才特區、空間規劃、科技金融等一系列重大事項,建立了為企業、高校院所服務的一條龍工作機制,向社會公開和集中受理股權激勵、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13項業務,初步形成了資源集中、信息共享、流程明確的高效運行管理機制。

  按照國務院批復要求,與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研究協商,進一步完善示范區空間規模和布局規劃,研究起草了示范區空間規模和布局規劃方案,已報至科技部,近期將由科技部報國務院審批。

  與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衛生部和教育部分別建立了部市會商機制,重點圍繞中關村示范區和人才特區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重大事項,共同推進先行先試政策,開展聯合審批,聯合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目前,與各部委的會商議題已初步確定,與科技部簽訂了會商制度議定書,共同梳理了首批16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近期將審定并聯合組織實施。

  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科技部聯合支持北京市在中關村開展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探索創新體制機制,為全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積累經驗。

  積極推進北京市與解放軍四總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中關村技術和產品納入軍品采購,支持軍轉民技術和軍民兩用技術發展,促進軍民融合創新發展。

 。ǘ┘涌焱七M政策先行先試,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

  一是為提高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性,針對高校院所不能自主處置科研成果獲得轉化收益的問題,在財政部支持下,開展了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試點。明確了一次性處置價值在800萬元以下的科技成果,中央級事業單位可以自主處置。科技成果處置和對外投資形成股權初次處置的收益,分段按比例留歸單位,統籌用于科研及相關技術轉移工作。

  二是為提升科研團隊項目使用科研經費的自主性和科研項目經費使用效益,建立競爭、擇優、公開、問責的經費分配機制,在財政部支持下,開展了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試點。列支間接費用試點的項目范圍,在2009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的基礎上,增加了國家民口科技重大專項項目和部市會商聯合支持的項目,同時增加了分階段撥付和后補助以及科研經費自主權的試點。同時,通過部市會商公開遴選和共同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

  三是為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進一步推進股權激勵政策的實施。在國務院批復中關村股權激勵試點政策的基礎上,財政部、科技部進一步明確了中央級事業單位全資及控股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審批主體和審批程序。目前,共有360家單位申請參加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其中中央單位145家。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北京市依托創新平臺建立了試點聯席會議機制,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和中科院,已制訂股權激勵方案管理流程和審批細則,并已開始受理股權激勵項目試點方案。

  四是為支持企業提高研發投入,進一步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萍疾、財政部、稅務總局支持中關村開展完善中關村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試點,對中關村示范區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條件和程序進行了補充和調整,支持擁有技術秘密和注冊不足一年的企業申報,完善對企業的科技研究開發管理水平、總資產和銷售額增長率等指標的市場評價。

 。ㄈ┘涌旖ㄔO人才特區,支持人才聚集和優先發展。

  中央有關部門進一步支持中關村建設人才特區。中組部等15個中央部門和北京市聯合印發了《關于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人才特區的若干意見》,出臺了13項人才特區先行先試政策,大力推動人才吸引、培養、服務等體制機制創新,支持中關村率先建設人才特區。同時,在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領導下,成立了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指導委員會,與北京市共同召開了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工作大會。為貫徹落實若干意見,市委、市政府研究制訂了《加快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行動計劃(2011—2015年)》,提出了未來5年重點實施的拔尖領軍人才開發等6大建設工程,同時,在資金獎勵以及財政扶持、股權激勵等方面,落實10項具體扶持政策,

  《意見》和《行動計劃》的發布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在人才特區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和北京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全市上下高度重視人才特區建設,形成了支持中關村人才特區發展的合力。吸引凝聚高端人才的力度不斷加大,目前,北京地區共引進“千人計劃”入選專家311人,入選“海聚工程”163人,其中約80%在中關村。一大批高端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得到了支持,企業投融資、人才引進等方面的體制機制不斷創新。第一期2000余套人才公寓租賃住房已交付使用,一批人才租賃公共住房正在建設,人才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人才特區建設開局良好。

 。ㄋ模┘涌旖ㄔO中關村科學城和未來科技城,聚集各類創新資源。

  分三批組織中關村科學城高校院所和中央企業建設特色產業創新園24個、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13個,截至2011年6月,已改擴建及新開工的特色產業園區(產業基地)建設項目8個,總投資約19億元;正在實施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33個,總投資約60億元。12家簽約單位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的34個項目,總投資約53億元。龍芯芯片、激光顯示、太陽能電池等重大產業化項目加快轉化,傳統電子賣場開始轉型升級。積極支持神華集團、中國商飛、國家電網等15家中央企業和院所轉制企業在未來科技城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集聚創新資源,引進海外高層次創新人才。其中已有9家央企項目開工建設。未來科技城將于2012年7月基本建成,形成我國產業創新的重要源頭。

  根據高校院所和企業發展需求,主動上門開展服務。針對中關村科學城、重點培育的創新型企業重大項目,加強規劃建設的協調力度,共協調規劃建設項目需求183項。針對企業在研發創新、成果轉化、發展空間、人才引進、上市融資、市場開拓等方面的需求,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進企業做強做大。

  (五)加快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

  中關村示范區規劃綱要提出支持中關村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加快集聚國內外金融服務資源,推進政策先行先試和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并完善政府資金與社會資金、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有機結合的科技金融創新體系。目前,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的相關工作正在積極推進,與科技部、人民銀行等8個國家部委共同研究起草《中關村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

  積極支持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積極推進中關村代辦股份報價轉讓試點工作,上半年新增代辦系統掛牌企業15家,累計已掛牌及通過備案企業94家。配合證監會,在總結中關村代辦試點工作基礎上,研究制訂統一監管下的全國場外交易市場建設方案。以創業板為重點,支持企業境內外上市,今年以來,已有國電清新、奇虎360、人人網等15家公司上市,截至目前,中關村示范區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190家。

  推動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中關村開展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信用貸款、信用保險和貿易融資、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等多項科技金融創新。中關村創業投資案例和投資金額每年約20億美元,均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中國銀行、北京銀行等14家商業銀行設立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信貸專營機構。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家專門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的小額貸款公司。開展了科技金融保險試點,4家試點保險公司承?萍急kU金額超過180億元。為企業提供信用擔保融資,推動發行高新技術企業集合票據、集合債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

  “十二五”期間,中關村示范區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歷史機遇,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深化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為抓手,以搭建中關村創新平臺為著力點,進一步營造創新創業良好環境,形成政產學研用相結合、軍民融合、產業集群等創新發展模式,率先確立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布局,率先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式集群發展,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為首都率先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格局、塑造北京創造和北京服務品牌、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提供強大支撐,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引擎。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