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中關村首創社會組織誠信建設自治模式

日期:2015-03-01  來源:千龍網
[字體: ]

日前,由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北京市民政局、中關村管委會作為指導單位,中關村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的2014年度中關村社會組織工作大會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召開。會議啟動了中關村社會組織誠信建設工作。

  根據工作方案,中關村社會組織誠信建設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健全社會組織信用記錄、建設信息公示平臺為基礎,以守信激勵和失信約束為獎懲機制,目的是引導中關村社會組織逐步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自律機制和誠信服務機制,維護中關村社會組織品牌。

  截至2014年年底,在北京市民政局社團辦登記的中關村社會組織141家,其中社會團體99家(包括協會49家、產業聯盟50家),民辦非企業 單位37家,基金會5家。活躍在中關村的這些創新型社會組織,覆蓋了中關村各個產業和技術中介服務領域。這些社會組織利用會員資源及行業優勢,積極承接開 展服務對接活動,在搭建溝通橋梁、提升創新能力、服務會員企業、推動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統籌協調中關村社會組織的民間聯合團體,中關村社會組織聯合會積極開展社會組織誠信體系建設。在北京中關村企業信用促進會的配合下,經過幾 個月廣泛深入征求相關方面意見,研究制定了《中關村社會組織誠信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并設計完成了《中關村社會組織誠信報告(2015版)》范本。

  中關村社會組織誠信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制作誠信報告,建設誠信數據庫。收集、整理社會組織信息,由專業信用機構制作中關村社會組織 誠信報告,分類匯總成為中關村社會組織誠信數據庫,利用線上公示系統,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能夠進行即時信息檢索。誠信報告只對社會組織基本情況如實記錄, 不做評價。第二,開展信用培訓,培養誠信意識。結合誠信體系建設的整體情況、公示內容、工作流程、評審機制、附加價值等內容,開展專題信用培訓,幫助會員 單位更好地完成誠信報告,并培養社會組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自律意識和誠信服務意識。第三,明確獎懲制度,總結工作經驗。根據社會組織誠信情 況,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在購買服務、政策扶持等方面優先考慮,發揮誠信激勵作用,營造良好誠信生態。

中關村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中關村海淀園企業時代集團總裁王小蘭介紹,從誠信體系建設的發展方向看,要在逐步建立中關村社會組織信息資源庫,不斷健全中關村社會組織信息公開制度,協助相關政府部門完善社會組織分類評估標準體系。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